形容一個人最好的詞語就是“德才兼備”。因而,要走向成功,需要培養美德,以德立身,以德服人,這是一個成功者必須確立的內在標準。不具備美德,成功便無從談起,失敗將是必然的結果。
古往今來,崇尚和樹立美德不僅成為曆代仁人賢士的畢生追求,而且成為成功的根本。漠視和摒棄美德,甚而缺乏美德,其結果如同花朵缺少陽光雨露一樣,人的心靈就會出現荒漠,繼而導致道德滑坡、愚昧滋生、心理扭曲,後果無疑是可怕的。
美德的樹立和養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人心理、修養、品質和性格的綜合反映,這就決定了它有賴於長期的修煉培養、艱苦的磨礪教化以及自覺的身體力行。作為人格的流露和外現,美德不容刻意裝飾,必須建立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基礎之上。
人是社會的人,要成功,就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就是美德、道德,有道德、有美德的人就像一塊磁鐵,能把有能力的人吸引到自己身邊,為己所用,鑄就成功。古人講為帥要有五德:即勇、毅、仁、智、信,這五德缺一不可。具有這五德,便具有了強大的人格感召力和征服力,讓人折服,為帥才能一呼百應,上下一心,百戰百勝。同樣,若你具有美德,便如同陽光一般燦爛,不但能夠照亮自己,還能夠照亮他人,散發出無窮的魅力,若你想集合眾人的力量幹大事業,必須堅持培養美德。
沒有出道前的劉備,無權無勢,靠編草席為生,但是他並不是一無所有,他有的便是崇高的美德,正因為此,他得到了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的幫助,患難與共,後來還得到了趙雲等眾虎將謀士的相助,建立了蜀國,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麵,千古流傳。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民主主義者、科學家,一生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但是,富蘭克林早年的性格卻非常乖張,無法與人合作,做事處處碰壁,空負一身才能卻無用武之地。富蘭克林痛定思痛,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為自己製定了13條行為準則:
——正義:不做任何傷害或忽略他人利益之事。
——真誠:不做虛偽欺詐之事。做事要以誠摯、正義為出發點,若要表達見解,則必須有根據。
——謙遜: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勤奮:珍惜時間,永遠隻做有意義的事,堅決不去做毫無意義的事,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追求永不間斷。
——節製:食不過飽,飲不過量,不因飲酒而誤事。
——節約:除非對別人或自己有特殊的好處,否則不亂花錢。
——緘默:講話要利人利己,避免長篇大論。
——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條,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時間表,辦公桌上永遠都不零亂。
——決斷:決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須準確無誤地履行你所下定的決心,任何情況下都不改變初衷。
——克製:避免極端的態度,克製對別人的怨恨情緒,尤其要克製衝動。
——清潔:身體、服飾和習慣不可不潔。
——鎮靜:遇事不可慌亂,不管是普通的瑣碎小事還是不可避免的突發事件。
——貞潔:行房事是為了健康和後嗣,不可做到無味、衰弱或有損你本人或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富蘭克林嚴格地執行著他的13條行為準則,可以說,富蘭克林的這13條行為準則就是美德的標準之一,所以他做人做事無不彰顯美德,並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
偉大的懷疑主義者休謨還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他的學生個個學富五車。
晚年的休謨也不放棄對學生的教導。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由於對學生們頗有些放心不下,就把他們一一召集在一起準備給他們上最後一課。
學生們都到齊了,他們圍著老師坐下來。休謨問:“現在我們坐在何處?”
“坐在曠野裏。”
休謨又問:“曠野裏長著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