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古今聯事(2)(2 / 3)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在籠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張飛。

此聯道出三國時的六位名人:諸葛亮字孔明、薑維諧音“江圍”、呂布諧音“旅步”、曹操諧音“槽巢”,以及關羽、張飛。

但是這些人名都不作人名理解,分別表示“窗孔明亮”、“閉合羽翼”、“展翅騰飛”之意,非常巧妙。

畫上荷花

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在一和尚的荷花畫上寫了這樣半副對聯:

畫上荷花和尚畫;

這個出句構思奇巧,諧音回文,順念、倒念,發音完全一樣。因為無人能對成為絕對。

兩百多年後,清代奇才李調元才對出了下聯:

書臨漢帖翰林書。

上聯說“畫”,下聯對“書”,同樣也是諧音回文。非常工整。

東西當鋪

乾隆江南巡幸時來到順天通州,乾隆隨即出了一句上聯:

東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乾隆的隨從人員無人能對出下聯。乾隆要紀曉嵐來對,紀曉嵐本不想對,但皇上發話便隻好對道: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對諷祖父

清末黃遵憲擅長外交,曾任駐日本參讚、美國舊金山和新加坡領事。他從小聰慧過人,舉凡作文吟詩、填詞對句無不精通。

一天,黃遵憲的祖父橫床直臥吸食鴉片,吞雲吐霧之後,得意地吟道:

龍嗬氣而成雲;

黃遵憲對鴉片深惡痛絕,於是高聲對道:

蠶吐絲以自縛。

祖父聽後麵紅耳赤,無言以對。同時歎服小孫子的才思敏捷。

閉門獨吞

明代蘇州有讀書人叫張敉。他博學多才,卻油腔滑調。一天,張敉準備了一桌酒席,並在門外貼上了這副對聯:

老不老,小不小;

羞不羞,好不好。

張敉言明能由此引出其他對聯者方能入席。一個叫王百穀的人前來應對: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羅十二為丞相,小,不小。

薑太公八十遇文王,老矣,但他力保周朝八百年,卻又不算老。甘羅十二做了丞相,年紀雖小,官卻不小。

接著又續道:

閉了門兒獨自吞,羞不羞;

開了門兒大家吃,好不好。

王百穀話音方落,張敉順口道:“好,好,各位請上席。”

解縉巧對

明代解縉為人正直,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常用詩文對聯來嘲弄封建統治者。一次宴會上,一個權貴當眾譏笑解縉,就出了一句上聯: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解縉聽了,從容對道:

一馬陷足汙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兩人用的都是諧音雙關。那位權貴大人用“小猴子”喻指解縉,以“鋸”諧“句”,出言不遜;解縉以牙還牙,擬權貴為“老畜生”,以“蹄”諧“題”,反唇相譏。

進士進土

從前,有個財主沒有學識,但是出錢給自己和兒子買了進士功名,婆媳二人也加封為夫人,倍感炫耀門庭。

除夕這天,他家門上貼出一副對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鄰裏看了不順眼,於是暗中將此聯添了幾筆,變成: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一兩筆之別,吉凶相反,改者奇想,令人叫絕!

先死先生

古時有一位私塾先生,因為一位生了疥瘡的學生用手抓癢不止,私塾先生覺得惡心,又不好直說,於是便出了一句上聯:

抓抓癢癢,癢癢抓抓,不癢不抓,不抓不癢,越癢越抓,越抓越癢;

學生見先生出聯取笑他,答不上還要受罰,於是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