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護士小姐,每天她的臉上都掛著笑容。她的病人都被心腦血管病折磨著,肢體發麻或者某個部位失靈是這類病人典型的症狀,因此就會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一種沉重、壓抑的氣息,這種氣息充斥著醫院的每個角落。然而,每天早上八點,這位小姐就會麵帶微笑去探望她的病人。每位病人見到她都能感受到她身上那種善意的、鎮定的氣息,這種美好的氣息會與病人散發的壓抑的氣息中和,達到淨化精神環境汙染的效果。事實上,醫院裏這樣的醫務人員不在少數,包括那些陪護者和清潔工,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平靜、仁慈、關心和愛的氣息感染著每一個病人。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不但了解到哪種頻率的腦電波會對人體有益,還可以借助科學儀器來測量它們的振動方向,進而了解到人類不同的放鬆程度和幸福指數。這項技術在控製壓力和治療癲癇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淡定術】
了解到氣場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後,人們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為自己營造一個正麵的氣場,這樣才能使自己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交往中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會輕易地被環境或別人的情緒所影響。
克服恐懼
恐懼是個人企圖擺脫、逃避某種危險卻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恐懼而不敢正視現實,常常自欺欺人;因為恐懼而不敢嚐試,放棄了成功的機會;因為恐懼而不敢正視自己,讓自卑限製了自身的發展。正如愛默生說的:“恐懼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
戰神亞曆山大曾說過“絕望和信念能趕走恐懼”。如果一個人能將生死置之度外,那他就能戰勝痛苦和恐懼,成為自己的上帝。可有些人卻偏偏“想不通”,非得活生生把自己嚇死不可。
一個美國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項殘忍的活體實驗,他將一個戰俘關在一間密閉的房間裏,對這個戰俘說,接下來的時間裏,這個房間每過一個小時溫度就會降低一度,假如你不能將你所了解的一切如實地告訴我們,那麼就隻能在這個房間裏活活地被凍死。到了第二天,再打開房間的時候,那個戰俘果真死了,而且驗屍報告出來後更是令人難以置信,他是被凍死的。可事實上那間房子的室溫一直是5攝氏度,根本不至於將人凍死。與其說那個戰俘是凍死的倒不如說他是被自己嚇死的更確切。
類似的實驗做過不止一次,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害怕危險的心理要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既然知道了恐懼是產生於我們的思想,那麼,究竟要怎樣才能消除來自自身的恐懼感呢?
第一步是探索內心的想法:這件會發生的糟糕的事情是事實嗎,還是這隻是我的幻覺?或是小題大做?假如你想象中的事情真的發生了,要問問自己這件事是否真的有那麼糟糕,不要停留在“大難臨頭”的想象中嚇唬自己。要對自己說:“不管發生了多少糟糕的事情,我都能將它處理好。”方法永遠比問題多。事實上,沒有任何事情糟糕得讓人無法忍受,除非它直接導致死亡。發生的事情可能令人心情不好,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或者說並不是一場災難。
第二步要注意你的災難想象:你要相信,情況還沒有到生死攸關的地步,因此沒理由把自己搞得“驚恐萬狀”。
第三步,鼓勵自己去冒險吧!隻有找到令自己感到恐懼的內在原因,並且加以改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四步,做放鬆練習。通常當我們認為某件事物可能有危險時,我們的呼吸就會在不自覺間加快,導致血液裏氧氣增多,心跳加速,從而變得煩躁不安。當我們有意識地放鬆自己時,恐懼感就會隨之減少。
第五步,做想象練習。想象自己周圍的能量場都是正麵的,而且不斷地影響著你的身心,並逐漸構造出一個安全的心靈屏障,令自己不容易被有害的氣息傷害。
【淡定術】
安全感的建立和能量場的庇護離不開思維和想象。借助一個安全區域對其進行感知,你就能夠將你內心的溫和力量導入,組合成美好的形狀,這個過程就是創造一個正向能量場。
相信嗎?憤怒是自己選的
相信有些人看到這個標題,會有這樣一種反應:“有沒有搞錯,哪有人會選擇讓自己生氣,讓自己憤怒的?這個說法,我不相信。”但事實上憤怒真的不是自己選的嗎?我們來看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