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今日之事(1 / 3)

“這幾日讀前朝曆史,發覺自己深刻的無知和自負,覺得自己有點可笑,仗著家世,以為自己戰無不勝,無所不能”,沈花錦懷著會被孟靜柔嘲笑的心情,說了這麼句最近的內心感悟。

“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突然醒悟,覺得上一刻的自己傻的讓人糟心”,孟靜柔總是會做那個大姐姐的角色,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最關鍵的時候,還會是沒心沒肺的好玩伴。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會比較輕鬆,又可以放心依賴。

“前幾天聽戲,聽到這句戲文,‘霜雪吹滿頭,也算是白首’,總的來說就是,要怎麼才能攜手一起到最後,你說,如何才能到最後呢”,沈花錦用手支著頭,斜著問孟靜柔。

“隻要沒到死前的最後一刻,就不會知道那時候會做什麼,想什麼,而且即使到了回光返照的一刻,也不會想更多,因為很多話,已經說不利索了,所以呢,過好現在的生活,別想太多”,孟靜柔不輕不重的回沈花錦。

《金瓶梅》中的吃

張愛玲在文中曾經提到:“相府(李鴻章)家的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是看個吃!”看到這裏,天下吃貨必定會對著書會心微笑。我看《金瓶梅》,就如那個老太太一樣,注意力全放在吃上麵。

都說《紅樓夢》裏的美食冠絕古今,可是公子小姐們吃得太過矜貴,他們吃螃蟹烤鹿肉,講究的是文人雅趣,絲毫沒有一點饕餮之相,吃在這裏隻是個由頭,賞花吟詩才是重頭戲。初讀紅樓,我好比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驚歎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連一隻茄子都要拿十幾隻雞去配它。不過賈府的茄鯗再美味,對於平民百姓來說總像隔了一層,隻知道是很好吃很好吃的,滋味卻無從想象,因為從來沒有嚐過。

《金瓶梅》中的飲食就不同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熟鵝、燒鴨、蹄膀、排骨、鮮魚這幾樣,純粹是市井的吃、世俗的吃,讀起來毫無隔膜感,因為那些東西都是我們老百姓吃了幾百年、而且還將一直愛吃的。有句話說,富了三代才吃穿衣吃飯,西門慶是個暴發戶,在吃的方麵不可能像寶玉那樣諸多講究,如果要看看平民驟然富起來了吃些什麼,不妨去看看西門家的菜單。

我印象最深的一席菜,是有次應伯爵上門,西門慶招待他的那席菜:

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劈曬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飯(即佐餐菜肴):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裏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門慶將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伯爵吃”。

鴨蛋蝦米、排骨燒雞之類都是尋常菜色,老百姓們再窮,逢年過節時總嚐過。這席菜代表了最正宗的市井口味,大觀園中的丫環菜單上都斷斷不會出現“炮炒腰子”這類菜,可各類內髒下水正是平民們的最愛。糟鰣魚算是其中最金貴的一道菜,西門慶曾送應伯爵兩尾鰣魚,他舍不得一頓吃完,一尾送給哥哥,另一尾斬去中間的一段送給女兒,剩下的再打成窄窄的塊兒,放在壇子裏,逢有客人才舍得蒸一兩塊。

鰣魚如此珍貴,西門慶府中居然家常備著。我猜想很多讀者會像應伯爵一樣,邊流口水邊在心裏惡狠狠地說:“等老子有錢了,每天都讓廚子備兩盤鰣魚,一盤自己吃,一盤留著喂貓兒狗兒!”

奇特的是,即使隔了數百年,這樣的菜單依然讓人備感親切,說明人們的口味並沒有太大變化。在中國,生命力最強的可能就是飲食文化,數百年前西門家的一席菜,仍然活躍在如今老百姓的舌尖上。

書中這樣********的菜單還有很多,有人專門為此撰寫了《金瓶梅飲食譜》,據統計,書中列舉的食品(主食、菜肴、點心、幹鮮果品等)達200多種。茶19種,茶字出現734個,飲茶場麵234次。酒24種,酒字出現2025個,大小飲酒場麵247次。相比之下,小說裏****描寫才105處。果然,吃飽了才能思****。

我對《紅樓夢》中的美食不大感冒,還因為公子小姐們的胃口實在是欠佳,黛玉是不必說了,整日恨不得喝風咽露,連口烤鹿肉也不敢吃,寶玉挨了打,隻是記掛著“小荷葉蓮蓬湯”,走的也是品位路線。大觀園中唯一吃相可人的,要數劉姥姥、湘雲和鳳姐,劉姥姥自稱“食量大如牛”,湘雲是烤鹿肉的發起者,還尋思著想生吃鹿肉,鳳姐的口味算是偏平民的,我總是惦記著她家滾熱的野雞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