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藍宇是塊完美的未經雕琢的璞玉。他是一個接近完美的銀幕形象,他的善良、單純、對愛的執著、堅定、倔強、獨立等等等等都能讓觀眾更加增進一種情感上的接受和理解。隻是我覺得,安排這樣的結尾雖然是對原著的忠實,但是看似“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這樣的悲劇性收尾,雖然使故事的講述更為動人,但是總是感覺像是生硬地要讓藍宇死去,要讓這個故事帶上悲情的色彩。
在小說之中,有許多的細節沒有用膠片表達出來。其中也有很重要的像是藍宇在寢室裏發高燒捍東來找他,著急地把他送去醫院。藍宇醒來之後帶著狡黠的笑給坐在自己病床邊的捍東說:“那個護士告訴我,你哥送你來的時候都急哭了。”藍宇受到了來自世俗的傷害(捍東的媽媽和妻子給他單位發匿名傳真之事)也被隱去了。
電影用隱喻的元素來表現八九年的政治風波。遠處的歌聲和警笛聲、自行車車流都是如此。在這場風波之中,一直為藍宇懸著心的捍東在看到穿著白襯衫的藍宇再次站在他眼前時,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說出了甚至自己都未意識到的深情。在那張床上,藍宇把頭隱沒在捍東的胸膛之中,痛哭令人惻隱。哭出他的所有委屈和幸福。
電影的對白用帶著京味兒的口語說著倒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有些簡單的對白,讓我記憶一直深刻。
“——哭有什麼用?人一死,就什麼都完了。
——沒完。留下來的記憶還沒完呢。”
“你說完了?你看上個女人,要和她結婚。就這麼簡單?”
“——有一天那邊掛了個彩虹,大得不得了我趕緊去拿攝像機,可彩虹已經不見了。
——彩虹都怕羞,不願意上鏡頭。”
“你知道,以後我是不會坐這兒等你了。”
“——說出來也許你不相信,我是真喜歡你呢。
——你可能也不知道,我也是真喜歡你。”
“我記得你講過,兩個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了,也就是該散的時候了。所以老這麼想,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就少喜歡你一點,免得到時候自己難過。你知道麼,我向自己保證過,以後,以後再不會為別人傷心了。”
“——還是那種洗發水?
——還是那種洗發水。
——真想抱抱你。
——你胖了。
——那時候,我怎麼會放你走。”
“我是不是有病,怎麼可能這麼喜歡你。”
“你知道麼你的一切一切我都喜歡。”
有人說,藍宇的故事假如換作是一個男女之間的愛情,這些話同樣不會有什麼不妥。我不這樣想。這是一個有關他和他的故事。就像開頭和結尾時捍東的那幾句獨白,他說,那天你走了以後,我一直為你懸著心。他說,每次經過你出事的地方,我都會停下來,不過心裏都很平靜,因為我覺得,你根本就沒有走。這一切,都是他們兩人的,並非可以隨意置換。
在藍宇和捍東後來的關係中,有著某種即使不說也可看出的不平等。這不僅是因為兩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懸殊,或多或少還是與他們初次在桌球場的相遇有關。如果當初不是那樣開始,藍宇和捍東也許會更快樂些。
對於香港導演關錦鵬關注,大多數人可能是從《胭脂扣》開始的。我也不例外。記憶力好的人會舉出《越墮落越快樂》、《阮玲玉》、《有時跳舞》等等。當然,當我在線讀了《北京故事》以後,我不能不期待他的《藍宇》。
我看的是D版的DVD。影碟的封底有這樣的簡介:1988年的夏夜,高幹子弟陳捍東遇上了窮大學生藍宇,就在那個晚上,陳買下了藍宇的初夜。再次相逢是冬至的晚上,****蓋掩理智。平靜快樂的日子並非必然,林靜平的出現,令陳覺得自己是可以讓女人幸福的男人。然後三年多的婚姻生活後,他們離婚了。陳與藍宇在首都停車場內再次邂逅,仿如隔世。未斷的塵緣在藍宇溫馨的小樓內唏噓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