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的競爭力,文中以美國的GTE和日本的NEC兩個公司的不同競爭方式進行了分析:1980年,GTE的銷售額達到99.8億美元,而NEC還是個無名小卒,銷售額僅為38億美元。雖然NEC擁有和GTE水平差不多的計算機業務和計算機基礎,但是NEC在電信領域毫無經驗。到了1988年,NEC突然異軍突起,銷售額超過218.9億美元,此時的GTE公司銷售額僅為164.6億美元。而且在這個博弈過程中,GTE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1980~1988年這短短8年之間,GTE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的銷售額從以前占總收入的20%降到了15%。
那麼是什麼讓NEC後來者居上的呢?文中總結到:“NEC和GTE兩家公司的主要不同在於,NEC把公司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組合,而GTE則把公司視為一些業務的組合。”實際上,在NEC和GTE兩家公司的博弈中,NEC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擁有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GTE的競爭方式不適合它,所以它才會在博弈中敗北。
在商場博弈中,要想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是十分關鍵的。在激烈而殘酷的商場競爭中,能否尋找到適合自己公司長期發展的競爭方式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存亡。
兩個夥伴一起去原始森林探險,突然身後傳來老虎的聲音,兩個人都非常害怕。這個時候,一個人迅速地從背包中取出運動鞋換上,另一個人疑惑地問他:“你不可能跑得比老虎快,換鞋做什麼?”換鞋的人說:“我壓根沒想要跑過老虎,我隻要跑得過你,我就能活命了。”另一個人思索了一下,爬到了臨近的一棵大樹上,而換鞋的人迅速地跑了。很快,老虎到了剛才他們站的地方,嗅到了人的氣息,發現了大樹上的人,老虎使勁地撞大樹,希望能把那個人撞下來,奈何樹上的人抓得更緊了。老虎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就放棄了樹上的人跑去追遠處那個換鞋奔跑的人。最後,換鞋奔跑的人被老虎吃掉,而爬樹的人活了下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選擇好適合自己的策略往往關係自己的生死存亡。這和商場博弈中的競爭策略選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找對了競爭方式,公司就能夠步步順利,否則就會屢戰屢敗,甚至破產。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是如今全球飲料界的兩個巨頭,它們研發的新產品往往代表著行業的尖端水平,引領著全球飲料行業的時尚潮流。但是,百事可樂在發展初期,曾經為了跟可口可樂的6.5盎司包裝競爭,專門以相同價格推出12盎司的包裝。麵對百事可樂的進攻,可口可樂很快也把自己的6.5盎司包裝換成12盎司,並且依靠自己的品牌優勢打壓百事可樂。
後來,百事可樂經過調查與分析發現,可口可樂取勝的秘訣在於它曆史悠久。可樂的鼻祖是可口可樂,所以它被認為是最正宗的可樂。在明白了可口可樂的優勢之後,百事可樂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宣傳策略,它將自己的產品定位為“年輕人的可樂”和“新時代的選擇”,這樣的定義使得可口可樂徹底成為“老一輩的可樂”。從此之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並駕齊驅,成為全球聞名的飲料生產商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博弈中,百事可樂通過研究對手的競爭優勢——“傳統老品牌”,最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年輕一代的選擇”,這是它取得博弈成功的重要原因。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各有各的優勢,都有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和明確的公司定位,這也是他們兩家能夠稱霸全球飲料市場的根源。
企業在競爭中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準確地掌握市場動向,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公司的長期發展策略,又要把握先機,抓住所有的有利時機,在博弈中隨機應變,這樣才能夠取得勝利。
博弈啟示錄
哈佛大學博士普拉哈拉德闡述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實際上也是一種博弈的智慧。在NEC和GTE的競爭博弈中,NEC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才能在競爭中取勝。而GTE選擇的競爭方式不適合自己,所以它才會敗北。由此可見,在商業競爭中,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