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承諾與威脅:胡蘿卜加大棒的藝術(2)(2 / 3)

2010年6月9日,聯合國通過了對伊朗的新一輪製裁。隨後,美國再一次運用“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一麵,對伊朗實行正常的外交策略,諸如遊說中東其他國家對伊朗施加壓力、製裁伊朗多家大型公司、發布伊朗占據首位的世界恐怖形勢報告、對外承諾與伊朗進行有條件的和談等;另一麵,威脅要武力打擊伊朗,不僅讓美國高官大肆宣傳攻打伊朗的言論,而且鼓動以色列對伊朗進行軍事攻擊。

對於伊朗而言,保護好自己的核武器,實際上並不是要先發製人,而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報複能力。當美國等西方霸權主義國家對其發動攻擊,伊朗才擁有二次還擊的能力。

實際上,核武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證對打擊予以報複的威懾力,這是伊朗不放棄核武器的根本原因。

對於美國而言,伊朗擁有的核武器對自己來說是個隱患,要想實現徹底控製中東地區的目的,必須讓伊朗沒有報複的能力,所以才通過威逼利誘迫使伊朗主動放棄核武器。

博弈論學者謝林認為,擁有核武器的根本目的並不是打擊對手,而是保證在遭受打擊後實施報複的能力。他當時的研究對象是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博弈,實際上這一理論可以推廣到很多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的博弈,比如美國和伊朗之間,美國和朝鮮之間,各個核武器大國之間就核武器的博弈等。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擁有報複的能力就能夠威脅對方,使得對方不敢輕易侵害自己的利益。

比如在幼兒園裏的幾個小朋友,聰明的小朋友會向身邊的小朋友宣布:“我有個特別厲害的哥哥,打架從來沒輸過。”他這樣說的目的並不是讓哥哥去欺負別的小朋友,他的潛台詞實際上是這樣的:“如果你們要是欺負我,我哥哥就會替我報仇,打你們。”

哥哥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別人,而是讓自己擁有報複的能力,是保護自己的強大武器,是為了對其他小朋友產生威懾力。

再比如,在婚姻博弈中,婚姻法中有一條規定:“婚姻中過錯方少分或是不分得財產。”有時候妻子會把這一條搬出來嚇唬丈夫,妻子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離婚獨攬財產,她是想用此條規定約束丈夫,提醒丈夫出軌的嚴重後果,以保證婚姻的穩固。

綜上所述,國家之間的和平不能寄希望於對方良心發現,而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報複能力,也就是還擊能力。譬如擁有足以和對方匹敵的核武器。

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保護自己的報複能力,這可以起到威懾對方的作用,甚至實現自己不戰而勝的目的。

博弈啟示錄

在美國與伊朗博弈的案例中,伊朗不放棄核武器,實際上不是為了先發製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報複能力,這在博弈中是必須的。在日常交往中,保護好自己的報複能力,也不是為了打擊對方,而是為了威懾對方,使對方不敢輕易損害自己的利益。

嚴格但從不吝嗇鼓勵與讚美

薑仁仙(Kang In-Sun),韓國新銳女記者,1999年進入哈佛大學甘地學院,200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2001年任職《朝鮮日報》華盛頓特派員,美國和伊拉克戰爭期間曾遠赴伊拉克報道戰爭詳情。

薑仁仙在《在哈佛真正學到的事》一書中作序,曾經這樣寫道:“在哈佛大學應該用哈佛模式來學習……哈佛大學鼓勵學生有獨特的創意與不同尋常的思考,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完成最低義務。這個所謂‘最低’,卻是普通學生拚命努力才可能完成的水平……從某個方麵來說,哈佛大學為學生提供的最優教育並不是簡單地讀書,而是通過嚴格要求與鼓勵讚美的完美結合大幅度增強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