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獵鹿博弈:“好漢”也要有人幫(1)(2 / 3)

在人際博弈中,不管你是總統、科學家、工程師、商人,還是一名普通的小職員,你都不可能獨立存在,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需要他人來提供,你工作中的很多任務需要與同事合作才能完成。假設你是個服裝設計師,你需要麵料商為你提供麵料,需要裁縫將你的設計變為實物,這都是合作,因為你不可能設計衣服的同時擔任種棉花、紡布、染色、裁剪、縫製等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團結合作。

博弈啟示錄

哈佛大學在自己的發展史上從未停止與外界的合作,哈佛精英們也積極地與他人合作,那麼,我們呢?我們是否還自己將自己困在象牙塔中,局限了自己的發展?又或者因為心胸不夠寬廣、害怕損失等原因而拒絕與他人合作?我們難道不該像哈佛人一樣具備這種博弈的智慧嗎?

要敢於尋求他人的幫助

林語堂,中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學者。1919年秋進入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林語堂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他曾因用英文寫成《京華煙雲》而獲得197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很多作品都廣受西方人的喜愛。

而林語堂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家庭教育和留學經曆的影響,與他從哈佛大學獲得的博弈論智慧也分不開。博弈論的智慧告訴他,他人的幫助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他經常向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請教,而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吾國吾民》等英文作品能在美國備受歡迎也得益於賽珍珠的幫助。賽珍珠幫助林語堂走向世界,而林語堂也讓賽珍珠更加了解中國。

在哈佛大學,博弈論的智慧傳承已久。正是汲取了這樣的智慧,林語堂才在“獵鹿博弈”中主動向賽珍珠請求幫助,進而結成了彼此的合作關係,讓彼此所得都頗豐。

在“獵鹿博弈”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兩個獵人合作的收益要比單獨行動強很多,對於獵人來說合作才是他們的最優策略。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擅長的東西各不相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很多你不能解決的事情,但是對於擅長的人來說非常簡單;你覺得很困難的問題,也許他人可以輕易解決。那麼,為什麼不向他人求助呢?

林語堂是擁有留學經曆的中國人,而賽珍珠是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他們之間不同的經曆正好可以幫助對方彌補不足。合作是他們之間的最佳博弈策略,可以使雙方實現共贏。看到了這一點,林語堂果斷地向對方求助。若非如此,作為一個東方人如何寫出深受西方人喜愛的文學作品,進而成就自己呢?

現實的人際博弈中,我們也應該不吝於尋求他人的幫助,要知道,這不是一個崇尚英雄主義的時代,也不是一個適合單打獨拚的時代。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了,卻還是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那麼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向他人求助”的策略,就如同下例中的那個孩子一樣。

有一個小孩在房間用積木搭房子。他玩得很高興,很快就搭到了房子的樓梯,可是他發現組成樓梯的其中一塊積木還在櫃子上的盒子裏。小家夥開始想盡各種方法爬上櫃子,但是他太小了,踩在椅子上都夠不著,他反複嚐試,最後從椅子上摔下來。他哭著跟爸爸訴委屈,這位父親問他說:“寶貝,你為什麼不竭盡全力呢?”小孩沮喪地說:“我已經竭盡全力了!”小孩的父親認真地說:“寶貝,你沒有用盡全力,因為你沒有尋求我的幫助。”父親走到櫃子前,很容易就從櫃子上的盒子裏拿到了那塊積木。

現代社會分工非常細致,一個人不可能樣樣精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正是擁有不同專長的人團結起來進行合作才創造出那麼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才讓社會日新月異。即使出身哈佛大學、擁有非凡才華的建築師貝聿銘,也需要名不經傳的建築工人的幫助,因為他不可能親自去蓋房子,他的專長是設計圖紙。他要想看到設計成果就需要尋求包工頭和民工們的幫助,因為他們是這個設計的實際操作者;同樣出身哈佛大學的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也不會自己動手製作大提琴,他擅長的是演奏大提琴,他想要得到一把好的大提琴就必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而約翰·肯尼迪也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執行“太空計劃”,他隻是個政客,要想實現這個計劃他就要得到科學家的幫助……貝聿銘、馬友友、肯尼迪等眾多的哈佛人都向我們示範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獵鹿博弈”中,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一個明智的策略,它可以使人們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計劃,是博弈論智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