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智豬博弈:比爾·蓋茨與IBM的博弈(1)(2 / 3)

在日常人際博弈中,如在公司辦公室的人際博弈中,有一些人扮演了疲於奔命的“大豬”;另一些人則舒舒服服地偷懶做“小豬”。結果月底總結,忙忙碌碌的“大豬”和那些不勞動的“小豬”共享資源、獎金和榮譽。如果你正扮演著這樣的“大豬”角色,你不妨運用一下博弈的智慧,找出更有利於自己的策略;如果你正扮演著“小豬”角色,雖然很愜意,但也要適可而止。畢竟我們與同事間進行的是重複博弈,而非單次博弈,要小心對方做出“兩敗俱傷”的策略選擇。

博弈啟示錄

哈佛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際博弈中,我們不但要會做勤奮的“大豬”,更要會做聰明的“小豬”。雖然做不勞而獲的小豬最美好,但也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對方策略的改變等做出相應的、有變化的應對,而不能始終做不勞而獲的小豬。

豬圈中的“囚徒”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在紐約宣布第一台新型個人計算機問世,然而當時最關鍵的操作係統還沒有正式推出,因此IBM催促微軟公司加快DOS係統新版本的研發。

沒有人知道,16天前,比爾·蓋茨為了贏得這次合作,並且徹底避免法律隱患,他采取了購買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86-DOS所有權的策略。當時西雅圖計算公司的人並不知道微軟公司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更不知道微軟公司正在與IBM進行一項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合作。86-DOS很快被微軟公司改寫成MS-DOS係統,而這個係統成為了IBM新計算機的操作係統,而比爾·蓋茨借這次與IBM的合作為建造一個影響全球的微軟帝國奠定了基礎。

在微軟公司與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博弈中,西雅圖計算機公司辛辛苦苦研發,卻為微軟公司做了嫁衣裳,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豬”。而在微軟和IBM的博弈之中,比爾·蓋茨依舊是聰明的“小豬”,他掌握了最先進的操作係統的所有權,等於掌握了和IBM合作的主動權。如此看來,比爾·蓋茨後來成為世界首富也屬情理之中。

在智豬博弈中,隻有小豬有自己固定的最優對策,而大豬並沒有。為了避免挨餓,即使付出與回報不相符,大豬也隻能疲於奔命。這裏的大豬無異於就是豬圈中的“囚徒”。比爾·蓋茨這聰明的“小豬”,將IBM和西雅圖計算機公司都變成了這場博弈中的“囚徒”。

在“智豬博弈”的模型裏,“坐等在食槽麵前”是小豬的最優策略,而踩踏板是它的劣勢策略。因為小豬有了最優策略——等在食槽麵前,大豬就隻能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和小豬一起等著挨餓;二是,付出努力去踩踏板,這樣至少能夠吃到6個單位的食物。顯然,對於大豬來說,“等在食槽麵前”是它的劣勢策略,而踩踏板才是它的最優策略。在了解小豬不會踩踏板的前提下,大豬自己去踩踏板總比挨餓要好得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局麵:每次都是大豬踩踏板,然後跑去吃小豬吃剩的殘羹,小豬隻是坐在食槽麵前吃現成的。

通過學習“智豬博弈”,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小飯館、小旅館開在大酒店旁邊,小商店、小超市總是盡可能臨近大商店、大超市了,都是為了借“大豬”的“勢”。大單位一般有資金做促銷或廣告以吸引客源,小單位沒有資金,臨近大單位就可以分享他們的客源。在大單位和小單位博弈的過程中,大單位被動地做了“大豬”、“囚徒”。下麵這個“智豬博弈”實例也同比爾·蓋茨的策略一樣,很值得我們思考。

20世紀50年代後期,佛雷化妝品公司在美國黑人化妝品市場獨占鼇頭,許多同行都無法與之抗爭。後來,這家公司一名叫喬治·約翰遜的員工和其他三個夥伴自立門戶,同樣經銷黑人化妝品。合夥人擔心他們的產品沒有名氣,銷量不好,可是又沒有足夠的實力拓展市場,約翰遜說:“實際上我們隻需要從佛雷公司分到一點份額就夠啦!因此從某個方麵來說,佛雷公司越壯大對我們越好!”他們的化妝品廣告用了這樣一句話:“黑人夥伴們!在你們用過佛雷化妝品後,再抹上一層約翰遜營養霜,你將看到令人驚喜的變化。”這個廣告好似宣傳佛雷化妝品,實際上卻在推銷約翰遜化妝品。借著佛雷化妝品這頭“大豬”,通過將約翰遜產品和佛雷品牌產品放在一起,消費者很快就接受了約翰遜化妝品。後來約翰遜這頭聰明的“小豬”繼續努力,幾經奮鬥,約翰遜化妝品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