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的起源是這樣的: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讚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的過程中,發現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藝術頭腦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礎上,博讚於19世紀60年代發明了思維導圖這一風靡世界的思維工具。
所有的思維導圖都有從中心發散出來的自然結構;它們都使用線條、符號、詞彙和圖像,遵循一套簡單、基本、自然、易被大腦接受的規則。可以將大量枯燥的信息變成具體的、生動的、便於記憶的圖像。
思維導圖的基本特征是關注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聯想的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各分支連接成一個組合結構。分支是由相關的圖形和寫在聯想線條上的關鍵字共同構成的。思維導圖就猶如一幅幅大腦工作圖,將大腦的思維過程通過圖形清晰地呈現了出來。
這樣的圖形能夠增強運用者的邏輯思考能力、立體思維能力及總體規劃能力等。
也就是說,思維導圖能夠很容易地提高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及工作效率。
思維導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效呢?
首先是因為它本身是對大腦的模擬,它呈現出的圖形就像人類大腦的結構圖(導圖中的分支就猶如大腦的“溝”和“回”)。同時突出了思維的主要方向和核心內容,這樣人在處理問題時也就分清了重點與非重點。再加上思維導圖強化了聯想功能,讓運用者的思維越來越縝密,這樣也就能很好地將問題解決。
思維導圖建構的過程也是過濾信息與檢驗知識的過程,能夠將信息和知識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然後把更有用的知識放進去,通過這一過程增強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的繪製是很簡單的,你僅需準備一張紙和一支筆就可以了。(當然還有你的大腦和想象力。)按照下麵的步驟,開始繪製吧!
(1)在白紙的中心畫上一個圓,圓圈裏麵寫上你的問題焦點,再向四周畫一些放射狀的線。可將“幸福(happiness)”作為問題焦點,把其用圓圈圈起來,再畫出放射線。
(2)在放射線上,寫上圍繞中心焦點的相關關鍵詞。這時要充分發揮想象力,並且集中注意力,分散思維,使大腦更加興奮。在放射線上寫上與“幸福”相關的關鍵詞。
(3)圖形可使用不同顏色。顏色和圖形同樣能讓你的大腦興奮和產生深刻印象。從而使思維導圖更富有跳躍感和生命力,為思維想象增添巨大的能量。同時,使用顏色繪畫本身就極具趣味性!
(4)分支要依據級別分出層次。分支與中央圖像連接起來之後,就像一株茁壯生長的樹木,枝幹向四麵八方發散,而中間若發生斷裂,整幅圖難以流暢完整。隨著想象的蔓延,一定要將組成“幸福”的各要素係統化,並理清層次,從而各要素孰輕孰重就一目了然了。
(5)以平滑優美的曲線連接,絕對不可使用直線連接。大腦往往容易對直線產生厭煩,而曲線更自然,更容易吸引人。
集中思維:有重點、會深入才能高效
“集中思維”指的是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和思考。“集中思維”是按照傳統邏輯規則進行嚴謹的推理論證,一環扣一環地展開,重視因果關係,規避漫無目的地聯想和想象。同時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對於一個問題的諸多答案或方案,隻認定出其中最好的一個,因此它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唯一性。
“集中思維”要求從客觀實際出發,在搜集的大量事實材料基礎之上,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然後對得出的結論以實踐進行檢驗,要求的就是實事求是,杜絕非邏輯的方法,它的宗旨就是真理性和求實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集中思維”是保守的思維方式,因為它對各個方麵和領域都是開放著的,隻有這樣才能使集中的理論、信息、知識方案等更全麵,更便於比較,從而更好地從中找出最好的答案。
運用“集中思維”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不要中途思考其他事情。因為這時如果分散精神思考其他的事,便難以獲得滿意的答案。除此之外,當我們耗費時間在思考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往往會嚴重打消我們尋求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例如,你開了一家麵包店,但卻又麵臨著營業額無法提升的困境,那你應該會有“想著想著離題”的經驗:
(1)重新裝修店麵會不會好一些?
(2)可是裝修耗費的成本太高了,這樣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