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思維,使自己做事時帶著“效率思維”或“成功思維”,會使我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從而更易獲得成功。效率思維,是有意識地將效率意識貫穿在思維活動中,由於高效率而取得卓越的成效。
下麵通過六種思考術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神奇的效率思考法吧!
輻射思維:發散思維,高效解決問題
“輻射思維”指的是思考問題時從各個角度運用發散思維,周全地提出想法。也許你會認為這很難做到,但其實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這種方法,當我們麵對種種問題時,就會很自然地從事物的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得到解決之策。
一個問題的周圍總是環繞著種種不同的觀點。如上司、客戶、同事等來自不同人士的觀點;來自工作程序的觀點;來自市場規模、前景、發展趨勢等外部環境的觀點等。因此要求我們圍繞著某個問題,要以輻射性的思維多角度地去探討不同的觀點和現象,直到考慮周全。
“輻射思維”的實質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成規的限製,發現新思路、新概念、新辦法。“輻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拓展思路,不拘泥於形式,在短時間內能夠構思出多種答案或設想,而絕不會在一條思路上走到“黑”。考慮的事物類別具有多樣性,種類繁多,有時還能產生奇思妙想,令人嘖嘖稱奇。例如,一塊冰可以被當做是能發熱的物體,是不是很離奇?如果你能想到,這塊冰可製成凸透鏡,聚集了日光就能夠起到發熱的作用了。
“輻射思維”也是一種時間延伸思維,解決問題的時候,有時需要時間延伸,即從現在、過去和未來三個時態進行考慮。許多事要想突破眼前的限製或障礙,必須從曆史或未來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個問題現在沒有答案,那就從過去或將來的角度思考它是否會有答案。認識事物也是如此,不僅要知曉它的現在,還要認識它的過去,預測它的未來。
紐約裏士滿區有一所為窮人舉辦的聖·貝納特學院,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開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洛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準備畢業論文時發現:50年來該校畢業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少。於是普熱洛夫展開了一場漫長的調查活動:凡是在這所學校學習或工作過的人,他都會向其寄去一份調查表,其中這樣問道:聖·貝納特學院教給了你什麼?
在接下來的六年裏,他一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竟有74%的人這樣回答: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種用途。
普熱洛夫走訪了一位皮貨店老板,問他為何做出這樣的回答。這位老板說:“沒錯,貝納特牧師的確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種用途。我們入學時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以此為題。當初我隻認為筆是用來寫字的。其實,鉛筆不僅可以用來寫字,還可用來做尺子用於畫線;還能作為禮物送予他人以表示友愛;能當做商品進行銷售以獲得利潤;鉛筆的碳芯磨成粉之後可作為潤滑粉;演出時可用於化妝;削下來的木屑可用於做裝飾畫;鉛筆按照相等的比例切成若幹份,既可以當做一副象棋,又可以當做玩具的輪子;野外遇險時,將筆芯抽掉可當做吸管吸取石縫中的水;遇到壞人時也可作為防身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能夠有無數種用途。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孩子們明白了,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及手足的窮人也同樣有著無數種技能,而且任何一種技能都足以使我們很好地生存下去。我本人原來是一名電車司機,有一段時間失業,現在你看我已經是一個皮貨商了。”
普熱洛夫後來又采訪了許多聖·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貧富貴賤,他們都有著一份工作,且樂觀快樂地生活著。而且他們都能講出一支鉛筆的至少20種用途。
“輻射思維”是一種空間拓展思維,是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呈現的思維,它能夠突破點、線、麵等的限製,從立體角度探索問題的緣由。有一位心理學家要求參加試驗者以6根等長的小木棍擺出4個三角形,許多試驗者都無法做出來。其原因就是受到平麵的限製,從而阻絕了從立體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假如運用“輻射思維”的話,從立體角度出發,就可以組合成一個正三角錐體,也就有4個三角形了。
需要特別介紹的是,“輻射思維”有一個很好的實際應用:思維導圖——圖解思維。
在你麵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做事毫無頭緒的時候,你很有必要拿出一張紙、一支筆,把你麵對的核心問題寫下來,然後圍繞它分散思維,把一切相關的你大腦所能想到的都寫下來,最後從其中發掘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尋找靈感。你寫下的其實就是思維導圖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