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科米阿斯和赫吉斯特拉都斯出任執政的時間,分別是561B.C.和560B.C.;或者是560B.C.和559B.C.。
【84】他的名字有人稱為普布裏烏斯·瓦勒裏烏斯·巴布利柯拉(Valerius Publicola,Publius),羅馬建城247年即507B.C.出任執政官;他的兒子與他同名,460B.C.任執政官,率軍收複被阿庇斯·厄多紐斯(Appius Erdonius)占領的卡庇多,力戰陣亡。
【85】塔昆紐斯·蘇帕巴斯是羅馬王政時期末代國王,在位期間534B.C.—509B.C.,也是唯一伊特拉斯坎人出身的國王,稱為塔昆二世或“傲慢者塔昆”,自從羅馬建立共和將他驅逐以後,不斷發起複國行動,造成羅馬人和托斯坎尼地區各城市連年的戰爭。
【86】盧契烏斯·布魯圖斯(Lucius Brutus)在509B.C.出任首任執政官之一,次年驅逐塔昆國王,是共和體製的締造者,也是羅馬自由之父。
【87】根據李維的評論,塔昆紐斯·蘇帕巴斯遭到驅逐,不完全是因為他的兒子色克都斯(Sextus)強暴盧克裏霞,主要還是他破壞王國的法律,實施專製統治,剝奪元老院的職權,傲慢的作風引起民眾不滿,所以才用盧克裏霞的自殺作為借口,發起革命的行動。
【88】塔昆紐斯·科拉蒂努斯是塔昆紐斯·普瑞斯庫斯(Tarquinius Priscus)國王的侄兒,盧克裏霞的丈夫,509B.C.擔任執政官,後來成為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事實上塔昆紐斯·蘇帕巴斯的下台,是宮廷傾軋和爭奪王位的結果,他身為有繼承權的親屬,難免在當政之後受到牽連。
【89】本章主要內容分別引用李維《羅馬史》第1、2卷有關各節。
【90】羅馬治權的基礎是市民會議,成員是全體年過17歲的男性自由民,主要的職責是選舉年度的官吏、通過法律、宣戰和議和,市民大會一共有三種會議方式:百人連大會(Comita Centuriata)、全民大會(Comita Tributa)和平民大會(Concilium Plebis);後兩種方式從各方麵來看幾乎完全相同,就連羅馬人自己都會弄混淆,隻是平民會議貴族不能參加而已。就本書提到的狀況來看,這次的市民會議應該是第三種的平民大會。
【91】羅馬稱普通公民為平民,與擁有特權的貴族階級有別,開始時平民隻能擔任護民官,不得出任其他公職,十二表法第11表第1條明確規定:“平民與貴族不得通婚”,到445B.C.廢止;經過三次分離運動,平民與貴族的不平等待遇逐漸取消。
【92】羅馬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前,遇到重大的事件,遵從《西比萊神諭集》的指示,有時還會進行活人祭,通常是把兩名異族活埋祭神;現在提到殺人以後進行動物的內髒占卜法,倒是少見的例外。
【93】李維認為新獲自由的政權,有頑抗的敵人而無熱心的朋友,若因偶發事故而獲得自由,甚難維持長久;所以布魯圖斯處死自己的兒子,是強力和有效的作為,也是穩妥而必需的對策。看到身為執政官的父親,不但判處兒子的死刑,而且留在他們伏法的現場,這種例子在文獻上難得一見。
【94】阿庇斯·厄多紐斯在460B.C.率領4000多名奴隸和亡命之徒,夜間發起強襲奪取卡庇多。
【95】羅馬共和國的末期用燒殺掠奪的手段打天下,奴隸大多來自蠻族戰俘,數量將近總人口之半,後來雖然也大量釋奴,過分泛濫同樣帶來社會問題,因而製定規章,要提出正當理由,報請官員批準,經過合法手續,才能使奴隸成為自由民。自從溫迪修斯舉發叛逆之後,每年元旦舉行釋奴儀式,讓一名奴隸獲得自由以為紀念。
【96】古老的塞爾維亞(Servian)城牆以北到台伯河之間,有一塊麵積廣大的平原地區,當地人稱為戰神的原野,後來羅馬人在這裏進行各種體育和戰技訓練,命名為“戰神教練場”而著稱於世。
【97】這個小島稱為Insula即“島嶼”之意,靠近卡庇多山,建有兩座橋梁。
【98】根據李維的說法,托斯坎人在這次會戰以後,馬上與昆塔分道揚鑣。
【99】根據羅馬共和時代的慣例,軍隊出征獲得重大勝利以後,元老院依據所立戰功,授予將領和部隊凱旋式的榮譽。分為凱旋式(triumph)和小凱旋式(ovatlo)兩種:前者是將領乘四匹白馬拉曳的戰車,身穿紫袍頭戴金質桂冠;後者是將領步行,穿鑲紫邊的白袍戴普通桂冠;凱旋式舉行時,以戰利品和戰俘前導,接著是部隊和祭品的行列,最後是勝利的將領,進入羅馬城遊行,前往朱庇特神廟獻俘和獻祭。
【100】羅馬人的父權至上,又是一個信仰多神教的民族,自然產生“敬天法祖”的心理,所以對葬禮重視的程度勝過婚禮;特別是出任國家要職的人員,過世以後要由親朋好友,公開在遺體前麵發表頌揚死者的追悼演說。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是安東尼在愷撒葬禮的煽動性演說,激起羅馬的內戰,開創千古未有之變局。
【101】蘭普薩庫斯人安納克斯米尼斯(380B.C.—320B.C.),是哲學家佐埃拉斯(Zoilus)的門人,雅典的曆史學家和修辭學家,著有《希臘史》和《亞曆山大大帝傳》。
【102】雖然安納克斯米尼斯對於梭倫多方讚譽,但是從梭倫所製定的法條可以明顯看出,他對浮誇的典禮、奢侈的犧牲和喪葬的冗長哀悼都加以譴責,特別對殉葬的財貨有嚴格的限製。
【103】維利亞位於帕拉廷山(Palatine Hill)和伊斯奎林山(Esquiline Hill)之間,原來是一個穀地,後來成為羅馬最精華的地區。
【104】在上一章梭倫的傳記中,提到一頭牛和一隻羊的價格,分別是5德拉克馬和1德拉克馬,而1德拉克馬等於6奧波,所以希臘的價格是一頭牛隻值30奧波而一隻羊是6奧波,與羅馬的價格相差很大,就牛來說幾乎有三倍之多。
【105】這就是公元前44年3月15日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所秉持的觀念,愷撒有稱帝企圖,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他們行剌的動機在於恢複以元老院為主體的共和政體,阻止愷撒的黨人推翻現行架構邁向帝政。
【106】羅馬市民隻要擔任過財務官就可以進入元老院,這個職位經由全民大會選舉產生,羅馬的財務官負責國庫管理和財政事宜,行省的財務官負責全省的財政,管理作戰經費,是主將的法定副手。
【107】卡米拉斯出任監察官的時侯,考慮到戰爭的傷亡使很多婦女成為寡婦,認為獨身男子有義務要娶這些失去丈夫的女子為妻,除了大力呼籲以外,對於拒不從命的人要課以罰金;另外提出必要的法案,因為孤兒的人數增加,扶養的家庭可以免稅。
【108】維愛是伊特拉斯坎人或薩賓人在拉丁姆所建的城市,位於羅馬北方約20公裏,羅馬人從405B.C.開始圍攻,到394B.C.才攻占加以摧毀。
【109】卡庇多山的朱庇特神殿是羅馬最神聖和最偉大的廟宇,一共有八組建築物,在中央位置的兩側是三層的科林多式柱廊,大殿有巨大的約夫(Jove)神像,羅馬人認為這個神殿的最初構想,出於塔昆紐斯·普瑞斯庫斯國王的大手筆,到了共和國時期,不僅是宗教的聖地更是堅強的城堡,從高盧人入侵開始,曾經多次焚毀重建。
【110】這場內戰是指馬略和蘇拉的支持者從88B.C.—82B.C.之間的戰爭,然而早在390B.C.高盧人攻占羅馬以後,卡庇多山的朱庇特神殿完全被毀。
【111】蘇拉於83B.C.率軍回師意大利,在科林尼門外一次決定性會戰中擊敗馬略派,強迫元老院任命他為笛克推多,建立恐怖統治,剝奪市民大會的權利,79B.C.退休,次年逝世,蘇拉修建朱庇特神殿是在他82B.C.—80B.C.擔任笛克推多的時期。
【112】卡圖拉斯(Catullus,Caius Valcrius,84B.C.—54B.C.)是羅馬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
【113】維提留斯生於15A.D.,父親曾三度出任執政官,他本人是一個享樂主義者,69A.D.在日耳曼被軍隊擁立為帝,進軍羅馬於10月登基,12月敗於維斯巴西安部將安東紐斯之手,城破後亂軍縱火,卡庇多山所有建築物被毀,維提留斯為暴民所殺。
【114】維斯巴西安皇帝是弗拉維亞王朝的建立者,69A.D.—79A.D.在位,他不僅重建被焚毀的朱庇特神廟、朱諾女神廟和米涅瓦女神廟,還興建雄偉的和平女神廟和舉世無匹的圓形大競技場。
【115】卡庇多神廟的焚毀時間,第一次是羅馬建城671年即83B.C.,第二次是69B.C.,第三次是69A.D.,第四次是80A.D.。
【116】 79A.D.與81A.D.羅馬發生大火,造成巨大的破壞和社會的貧困,圖密善皇帝用擴大公共建築計劃,提供就業機會和增加貨幣的流通,為了恢複人民的信仰,再一次重修朱庇特、朱諾和米涅瓦的神廟,僅黃金鑄造的大門和鍍金的屋頂,就花費12000泰倫。
【117】這筆費用按照吉本(Gibbon)在18世紀末葉的兌換約為250萬英鎊,杜蘭(Durant)在1930年的換算是2200萬美元。當時的財務官馬修(Manial)向圖密善皇帝提出意見,挪用修建耶路撒冷聖殿的經費,他說如果不是這樣,皇帝一旦要神殿歸還所欠的款項,朱庇特就是將奧林帕斯山賣掉,也還不了十分之一的錢。
【118】希臘神話的弗裏基亞國王,非常貪財好利,已經富甲天下,還要求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讓他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等到發現要吃的食物和飲料都成為黃金,這才知道大事不妙。
【119】克祿西姆是伊特拉斯坎12個城市之一,位於羅馬北方約100公裏。
【120】獨眼巨人賽克洛普斯是天神烏拉諾斯(Uranus)和蓋婭(Gaia)的後裔,根據赫西俄德的說法,他們共有兄弟三人都是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的工匠,專門製造雷電;荷馬的《奧德賽》把他描述成吃人的怪物。
【121】亞昔德羅斯是公元前1世紀生於塔蘇斯(Tarsus)的斯多噶學派哲學家,他是西塞羅和斯特拉波的朋友,後來成為奧古斯都的禦用文士。
【122】屋大維婭是屋大維的姊姊,原來是馬塞拉斯(Marccllus)的妻室,夫死後基於政治聯盟的需要,嫁給馬克·安東尼(Marc Antony),等到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結婚,她被離棄。屋大維婭與前夫生一子兩女,與安東尼生兩女,最小的女兒安東尼婭(Antonia)與德魯薩斯(Drusus)生兩子,次子即克勞狄烏斯(Claudius)皇帝。
【123】沙克拉大道即“聖路”是羅馬城最主要的街道,從西利蒙塔納門經過圖拉真廣場直抵卡庇多山,也是舉行凱旋式的遊行路線。
【124】羅馬人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參考希臘預言家西比拉(Sibylla)的預言編纂成書,命名為《西比萊神諭集》,等到國家發生緊急狀況時,祭司團從其中獲得指示,提供主政者運用以度過災難。
【125】普祿托是羅馬神話裏的冥王,相當於希臘神話的地獄之神哈得斯(Hades),他是天神宙斯和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兄弟。
【126】安尼奧河是台伯河的支流,從亞平寧山流入拉丁姆平原。
【127】誇德拉的幣值等於四分之一阿斯(as),是羅馬最小的貨幣單位;而一個阿斯的價值是一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