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繼往開來者(9)(2 / 3)

【36】這個故事在西洋世界極其有名,一方麵可以提高哲學家的名聲和地位,另一方麵在於尊重學術的自由和個人的權利;雖然第歐根尼是一個憤世嫉俗的哲人,亞曆山大的包容和讚譽更加證明他有王者之風。

【37】黎勃什拉在色雷斯的歐垂斯姆(Odrysm)地區,這個地方的山林水澤精靈有個洞窟在赫利康(Helicon)山,很可能是奧斐烏斯給他們命名。

【38】從這個兵力數字,可以知道亞曆山大的軍隊出自不同的來源,混合各城邦和地區提供的單位,包括小亞細亞的輔助部隊和唯利是圖的傭兵,在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前,馬其頓的步兵約為1萬5000名,還未達全軍的半數。

【39】亞曆山大渡過海峽開始遠征是在奧林匹克111會期第3年即334B.C.的春天。

【40】這位詩人是指荷馬,《伊利亞特》的第一男主角就是阿喀琉斯,奠定他穩居希臘名列首位的英雄人物,也隻有赫拉克勒斯可以與他相提並論。

【41】參閱荷馬《伊利亞特》第9卷第185~191行。

【42】這條河流現在的名字叫做康·笛瑞西(Can Deresi)河,注入馬爾馬拉海,整個河道刻蝕出很深的河岸,會戰的地點靠近丁米托卡(Dimetoka)鎮,從對戰場的敘述來看,整個地形和景觀有很大的變遷。

【43】馬其頓人采用陰曆,所以他們的Daisios月和Artemisios月隻能相近於我們所說的5月和4月;事實上每個民族的作戰季節不盡相同,像我國以秋天為主,所謂“秋高馬肥”最宜用兵;羅馬的軍隊在4月舉行大規模齋戒儀式,陳列各種兵器和接受校閱,因為這時部隊離開冬營,準備從事作戰。要說馬其頓人不在5月作戰,這可能出於迷信或傳統,與季節沒有關係。

【44】亞曆山大這場肉搏戰鬥有不同的說法和敘述,莫衷一是。克利都斯是皇家騎兵隊的隊長,負有保護亞曆山大之責,所以他的拚命救主也是分內之事,獲得“黑旋風”的稱呼,為了有別於另外一位穿白色服裝的大將克利都斯。

【45】有些抄本提到被殺的步兵僅有1萬人,這個數字來自狄奧多魯斯;阿裏安在《遠征記》中說到被殺的騎兵不到1000人。

【46】阿裏安提到塑像紀念的人都是皇家騎兵隊的成員,在腓力時代,馬其頓的騎兵是由貴族所組成,所以他們被稱為Hetairoi意為“國王的夥伴”,遠在荷馬的史詩中,阿喀琉斯的2500名先鋒,也使用這個名稱。

【47】黎西帕斯是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雕塑家,作品以大理石為主,人物的體態修長,富於視覺效果,除仿製品外無原件存世。他受命雕成25座戰友像,9名步卒未包括在內,放置在馬其頓的狄姆(Dium)城,148B.C.羅馬人獲得馬其頓戰爭的勝利,奎因都斯·梅提拉斯將這批雕像當成戰利品搬到羅馬。

【48】亞曆山大遠征的對象是亞洲的原住民和蠻族,呼籲居住在小亞細亞的希臘移民投效他的陣營,提出的號召是要為480B.C.波斯人入侵希臘報一箭之仇。

【49】這些城市的攻略和占領,一直拖延到334B.C.的晚秋。

【50】這個地方並非腓尼基而是腓尼基人居住的殖民地,位於呂西亞或龐菲利亞。

【51】米南德是公元前4至公元前3世紀的雅典戲劇家,也是“新喜劇”的創始人,作品多達100多出,僅有一個完整劇本傳世。這首詩所引用的原本已經佚失。

【52】斯特拉波在《地理風俗誌》中描述險峻的通道:“這條道路正當呂西亞到龐菲利亞的半途,從高山下來經過海邊的懸岩和絕壁,非常狹窄,低潮的時候比較安全,等到潮水上漲會淹沒路麵,人像是在海中行走,稍有不慎就會落入海中,特別是夏季風浪大作更為危險;亞曆山大曾率大軍通過此處。”

【53】狄奧迪克底是演說家和劇作家,360B.C.至350B.C.在雅典非常活躍,亞曆山大不一定與他相識,要說與亞裏斯多德討論過他的作品,那是毫無問題的事。

【54】亞曆山大沿著小亞細亞的南海岸向東進軍,最遠抵達賽德(Side),到了333B.C.春天,經過阿斯平杜斯(Aspendus)轉向內陸地區,攻略弗裏基亞和主要的城市塞勒尼(Celenae)和哥迪姆。

【55】這兩個地區位於弗裏基亞的北方和西方,亞曆山大並沒有真正派軍占領,隻是在安卡拉(Ankyra)接受他們的投降,然後向著西裏西亞的塔爾蘇斯進發。

【56】門儂已經奪取開俄斯島,對邁蒂勒尼(Mytilene)進行圍攻,嚴重威脅到亞曆山大的側翼,然而他卻在333B.C.夏天亡故。

【57】腓力從亞曆山大幼年開始,就是他的好友和醫生,這一段用來說明亞曆山大“用人不疑”的領導作風,以及他的朋友對他有“犧牲奉獻”的無私精神。

【58】亞曆山大昏迷的時間長達三天之久。

【59】從雙方對陣的狀況中可以明顯看出,大流士沿著阿曼努斯(Amanus)山脈的東麓向北進軍,亞曆山大是在西麓向南前進,兩軍相距不到50公裏,中間隔著高達2000公尺的山嶺。雖然大流土在北部可以切斷亞曆山大的後方交通線,進入的地區崎嶇沒有較為闊廣的平原,優勢兵力無法展開,反而有利亞曆山大的作戰。

【60】這是亞曆山大四大會戰中發生在公元前333年11月的伊蘇斯會戰;查裏斯用史詩的體裁敘述兩軍主將的廝殺,情節有點像色諾芬的《遠征記》中,小居魯士與阿爾塔薛西斯的決鬥,勝者擁有波斯的江山。

【61】好像他在說:“難道國王的幸福就在於享受這些東西?”這時的亞曆山大還沒有被波斯的奢侈生活腐化,不用多久就有很大的轉變。

【62】巴西妮的父親是波斯國王的外甥。

【63】從這幾句話就讓亞曆山大的“柳下惠”功夫全部化為烏有,可以讓我們記起希羅多德《曆史》第五卷第18~21節所說的故事,波斯的使者到斯巴達接受國王的飲宴,就是看到拉棲戴蒙婦女“秋波的一轉”,起了淫心全部死於非命。

【64】阿達本人有公主的身份,等到她的長兄茅索拉斯(Mausolus)和其嫂阿提米西婭(Anemisia)去世後,因為沒有留下子女,所以由她和她的兄弟希德魯斯(Hedreus)登基接位,同時她嫁給希德魯斯為妻;誰知這位兄弟很快逝世,她被迫遜位給第三位兄弟佩克索多魯斯(Pexodorus);等到這位國王死亡,王座又被她的女婿歐隆底(Orontes)奪走。亞曆山大的支持使她複辟重掌國政。

【65】宮廷的《起居注》記載亞曆山大的日常生活情形,324B.C.在巴比倫的時候,經常外出狩獵,從波斯人習得放鷹的技術。

【66】要是與盧庫盧斯招待兩個人用餐,花去15000德拉克馬相比,亞曆山大還是自歎不如。

【67】泰爾的圍攻是從公元前332年的1月到7月。

【68】希臘人認為秦爾的保護神美克特(Melqart)就是赫拉克勒斯,據說亞曆山大要求進城為祂獻祭,遭到泰爾人的拒絕。

【69】有一個泰爾人夢到阿波羅逃出城市,等到他告訴大家的時候,認為是惡意的恫嚇,遭到石塊的攻擊,因此隻有逃到赫拉克勒斯的廟裏尋找庇護。官員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用一根黃金鏈條,一端固定在阿波羅的雕像上麵,另一端綁在赫拉克勒斯的祭壇。

【70】圍攻作戰是在公元前332年的9月和10月。

【71】亞曆山大從波斯的王室倉庫獲得大約15噸香料和3噸沒藥。

【72】《奧德賽》第4卷第354~355行敘述法羅斯島的狀況,亞曆山大就這個島嶼的附近興建亞曆山大裏亞城。

【73】阿蒙(天神宙斯另一種稱呼)神廟建在西華(Siwah)綠洲,位於開羅以西約500公裏的沙漠地區。

【74】亞曆山大實施這次遠行的動機,曆史學家見仁見智說法各有不同。阿裏安認為他是在模仿忒修斯和赫拉克勒斯。

【75】康貝西斯的遠征發生在公元前6世紀,可以參閱希羅多德《曆史》第3卷第26節。

【76】說到凱利昔尼斯很會奉承亞曆山大,這個傳說是很明顯的證據;其他的曆史學家也報導這次旅行的異事奇聞,像是兩隻烏鴉出現在亞裏斯托布拉斯的前麵,托勒密特別提到兩條會說話的蛇在給軍隊帶路。

【77】柏拉圖在他的《國家篇》中提出君王要成為哲學家的看法,等到亞曆山大在阿蒙神廟接受神意的感召,這位受過哲學教育的國王,搖身一變成為君權神授的皇帝。通過亞曆山大的征戰,西方世界才從東方接受神權統治和君主崇拜的觀念,後來的羅馬帝國和基督教帝國更加發揚光大。

【78】這句詩引用於《伊利亞特》第5卷第340行。亞曆山大的意思在告訴他的朋友“他是人而不是神”。

【79】阿布德拉(Abdera)的安納薩爾克斯是公元前4世紀的哲學家和詭辯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弟子也是皮浪(Pyrrho)的老師,曾經陪伴亞曆山大大帝遠征亞洲,後來被塞浦路斯國君奈柯克裏昂(Nicocreon)處死。

【80】第歐根尼認為安納薩爾克斯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塞浦路斯僭主奈柯克裏昂,說是亞曆山大有一天請安納薩爾克斯吃飯,問他是否滿意當天的菜肴,客人回答道:“美中不足之處是還少一樣菜,就是僭主的頭顱。”這裏指的並非普魯塔克所說行省總督的腦袋。如果這位哲學家的意思是要砍下奈柯克裏昂的頭,那麼他要為禍從口出付出慘痛的代價。

【81】阿裏安在《遠征記》中提到波斯派遣使臣是在伊蘇斯會戰的翌年,當時亞曆山大正進行泰爾的圍攻;其他的記載有不同的時間和提出的條件。普魯塔克所以延後敘述,是為了情節的需要。

【82】隆吉努斯特別把這件事提出來當成一個例證,亞曆山大的確是舉世無匹的天才人物,甚至很普通一句話,都會表現出偉大的風範和崇高的情操。

【83】大流士的王後史塔蒂拉(Statira)在伊蘇斯會戰被俘,這時她已有身孕,因難產死於332B.C.,正是泰爾圍攻的時期;這個故事無論是國王的對話,宦臣的誓言或是後來寫成劇本,所有的情節都是一位曆史學家所杜撰,很可能就是凱利昔尼斯;克爾久斯(Curtius)和阿裏安(Arrian)的記載,有另外的說法。

【84】天神歐羅瑪斯德就是代表“善”的光明之神阿胡拉(Ormusd),和代表“惡”的黑暗之神阿裏曼(Ahriman),進行永不間斷的鬥爭,這是祆教善惡兩元論的基本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