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是第四次了,曹操抬頭看了眼城門口上方的“洛陽”兩個石刻大字,臉上不再憂慮,而是欣喜、期待,甚至是迫不及待。
大漢帝國,你他娘的能早點去死嗎?
駕!
曹操踢了下馬肚子,陪伴自己三四年的老夥計噠噠噠的加快腳步,轉眼間穿過了城門。
議郎,其實也是郎官的一種,官秩為六百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主要工作就是參政議政,類似今天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就是給朝廷提提意見,給天子提提意見,也可以對百官進行監督,彈劾官員,不過作用不大,頂多是嘴巴上說幾句,跟發牢騷差不多。
與普通郎官不同,議郎的工作量小了很多,不需要輪流當差,也不需要臨時充當宮門守衛,空閑時間挺多的,說白了就是在清水衙門當個閑差。
“曹大人,我準備彈劾大長秋曹節,這人欺君罔上,禍亂朝綱,簡直是亂臣賊子,我四百年大漢早晚要亡在他手上!”
曹操冷眼瞥了他一下,沒有說話。
這人叫李淳正,和曹操一樣也是個議郎,不過他本來是個頗有孝名的貧寒書生,被人舉薦來做了議郎,對他而言算是一步登天了。
四十多歲的年紀,寒窗苦讀多少年了,胸中還依然積累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抱負,一當上議郎以為自己苦等的機會終於來了,每天都是熱情高漲,一篇又一篇的奏折報上去,今天彈劾這個貪官,明天訓斥這個奸臣,說到底不過是個紙上平天下的書生。
曹操對他一直是不冷不熱,能附議的就附議,有些個大麻煩就盡量避開。其他人當然是把李淳正當成了大瘟神,唯恐避之不及,聽到有他聲音,甚至直覺上他要過來找自己,立馬撒腿就跑,生怕和他沾染上關係,被那些個把持朝綱的“奸臣”誤認為同黨。
久而久之,李淳正就不再找別人了,而是整天來找曹操,心裏一有想法就來他這大談特談,倒是費了曹操不少好酒。
大長秋曹節?對這個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曹操一直沒什麼好臉色,他就是個小人,純純粹粹的小人,所想所做全是為了多撈錢,多把權。至於帝國如何,百姓如何,那是不管的,關老子屁事,反正老子沒男人那東西,沒兒子沒孫子,活著的時候能享盡榮華富貴就行了。
彈劾曹節,結果當然是毫無疑問的,輕則罷官免職,重則那就慘了,關乎身家性命。
“好,附上我的名字。”
曹操不知道發了什麼神經,自己也搞不清楚,就是想罵曹節一頓,狠狠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