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免費的教育,曹家更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從穿衣吃飯到住房出行,提供全方位的福利待遇。等於是入了曹家,一輩子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這對勞作一生、窮苦一生的普通百姓而言是極大的恩惠。
曹操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西方中世紀貴族這套東西還是有可取之處的,能在亂世之中培養起下人們強烈的忠心與歸屬感。
莊園化的模式,莊園化的管理,曹家成了與外界迥然不同的全新世界。城堡高牆內,釀酒師們按曹操改良的全新技術在釀製高度白酒,醇厚的香氣遠遠飄揚,光是聞一聞就讓人精神倍增;鐵匠們吆喝著號子,或賣力的拉動風爐,或使勁的錘打鐵具,確切的說他們煉的不是鐵,而是鋼,曹操教會了他們如何控製鐵裏麵的碳含量,從而鍛造出強度和韌性兼顧的鋼材;城堡外歸屬於曹家的田地,種的不是普通的糧食,而是稀少的甘蔗,這種曹操偶然在野外發現的植物得到了大麵積推廣種植,他明白,在這個時代,紅糖的價值足可以炒出一個天價,讓達官顯貴為之瘋狂。
整個曹氏莊園就如同另一個世界,一個領先大漢帝國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界,無數嶄新的變化在悄然發生。
“公子,土地重要,這我也明白,可你說的海有什麼用啊?它不就是一灘鹹水嘛,一望望不到邊的,又不能種地,也不能造房子住人。”
說話的人是夏侯惇,字元讓,從小就孔武有力、勇氣過人,在家鄉頗有名氣,是夏侯家族青年一代的人才,曹操對他非常看重。
與空有一身蠻力的曹洪不同,夏侯惇熟讀兵書,虛懷若穀,而且不貪戀名利錢財,正因為如此,後期才能得到曹操極大的信任,官至大將軍,統管後方兵馬。
曹家子弟和夏侯家子弟是曹操今後起兵的原始資本,為此,他特意請來名師教導兵法韜略,並且時常親自講課,今天講的剛好是一千多年以後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最著名的《海權論》。
曹操的大腦有如一座無所不知的國家圖書館,能瞬間搜索到任何資料。馬漢的《海權論》和許多相關著作,曹操足足花了十天才勉強草草看完,精心準備一番後就有了今天的這節海權課。
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被人形容為“地大物博”四個字。曆朝曆代都對農業極其重視,而忽視商業,商人和工匠地位低下,受到整個社會的歧視。在這種環境的發展下,古代中國對海洋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不僅輕視海洋,到了明清兩代甚至實行愚蠢的海禁政策,主動放棄海洋。
後世中國的不斷衰落,從東方最偉大的帝國一步步走向任人欺辱的東亞病夫,前世的曹操就一直耿耿於懷,小時候聽爺爺講起那段屈辱的曆史,說的最多的就是“要讓我來……一定打得八國聯軍落花流水”。
現在,機會來了,他穿越了,還成了東漢末年的一代偉人曹操。要想杜絕後世的屈辱,就該從現在做起,在這個中國尚走在世界前沿的時代開始,重視海洋,奪取海權,控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