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靠近他,溫暖他,走進男孩的內心世界(2)(2 / 3)

父親要做兒子的榜樣

曾記得電影《成長的煩惱》裏有這樣一個片段:3歲的本在玩耍的時候一不小心撞在了桌角上,然後跌倒在地上,他痛得大哭起來,並使勁地用腳去踹桌子。此時,本的父親傑生隻是在一邊默默地注視著孩子的反應,他沒有像很多家長那樣急忙走上前去抱起兒子,甚至也沒有給孩子說一些安慰的話語。本哭了一會兒之後便厭煩了,於是停止了哭泣,傑生這才把兒子摟在懷裏親昵地問:“寶貝,還疼嗎?”

本說:“不疼了。”

“那你走幾步給我看看。”傑生說。

於是本嚐試著走了幾步,接著又跳了幾下。

“你再動動胳膊看看。”傑生又說。

本照著父親的吩咐展示了一下。

當孩子摔倒之後父親並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他隻是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孩子怎麼做。讓孩子慢慢地學會堅強。

《三字經》有雲:“養不教,父之過。”其大意是指父親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各國的一些心理學研究也均證明了這一點。研究指出,在我們的一生中,父親的影響至關重要,甚至超過母親。尤其對男孩來說,由於他們將來就要扮演父親的角色,因此他們在內心深處會更加看重父親的表現,視父親為自己的模範與榜樣,還會模仿父親的某些行為。

相關研究也發現,父親的榜樣作用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比起老師和他人的講課、責罵、懲罰、收買和哄騙等做法要有效得多。男孩常常會專注父親的一舉一動,注意他們的行為和價值觀的每一個微小的特征與差異,父親的行為和價值觀還會給男孩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譬如,如果有的父親經常在家發火、打罵妻子、動用暴力等,兒子就會對其母親或者其他女性采取同樣的不尊重態度;如果有的父親經常酗酒,而且每次都是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那麼兒子也很有可能會染上酗酒的惡習。

因此,父親要在家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兒子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與典範,那麼男孩才會接受正直、積極的教育培養。作為一名父親,該如何做好兒子心目中的第一任“偶像”呢?我們給父母提出以下建議。

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男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教育作用。也有的父親是因為工作日理萬機而無法與兒子溝通,這樣都是不健全的教育觀念。做完美父親雖然不易,但是真心想要成為一個好父親,隻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

相關心理研究表明,父親在男孩的兒童期和青春期影響最大,在嬰兒期、壯年期、老年期的影響相對較小。這是因為在兒童時期,孩子要麵臨的是性別角色認同,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生發展任務。這一時期的培養對男孩正常的性別認同與正常的個性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心理學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的影響比母親更加重要。在男孩的這一時期,父親必須引導男孩向男人的方向發展,教育他要勇敢、理性、負責任、敢於參與社會活動、關注世界等。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懦弱和疏離的父親是將兒子推向同性戀隊伍的“罪魁禍首”。因此,在這個階段,父親要給男孩樹立行為榜樣,例如,在公共場合不吸煙、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則、對家庭負責、努力工作等,這會讓男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優秀男人。

男孩在叛逆期,常常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這時,有些父親就會抱怨,對於處於青春叛逆期的男孩不知如何教育,並且當父親越是心急時,越容易采取一些不當的教育方法,這時候往往會導致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其實經驗表明,當父親板起麵孔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招致孩子的反感。而如果父親能夠和孩子經常做一些小遊戲,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或者和孩子一起出去鍛煉身體的話,父子之間的感情就會十分親密。正處於叛逆期的男孩,如果他們能和父親有一些共同的愛好或者興趣,就能夠和父親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他們就可以平穩地度過叛逆期,而且這些體驗對他們來說會終生難忘。

因此,在男孩的這一時期,需要父親細心觀察男孩的行為,或者多帶男孩外出一起進行一些運動,培養他一些興趣愛好,從而轉移他暴躁厭惡的不良情緒,這樣是非常有利於他的青春期正常成長與發育的。

此外,青春期男孩的自我意識開始迅速萌發與覺醒,有了強烈的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他們常常會認為自己不再是個孩子,而且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崇拜父親了。有些男孩甚至開始看不慣父親的某些行為習慣,或者不同意父親的某些價值觀念,他們甚至會覺得爸爸窩囊,此時,父親開始成為男孩超越的標杆。這時,父親就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行為。一方麵,父親不可以施行專製主義,不要過分壓製孩子,要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並鼓勵他們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果有機會,父親還要多帶孩子一起出席社交場合。這樣既可以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還會擴大他們的社交圈,擁有更多能夠交流與溝通的朋友。另一方麵,父親要注意對待別人的行為與態度,這一點可能更為重要。此時,父親要做到孝敬老人、關愛弱小、寬容待人,並將工作做得有條不紊,這樣孩子超越的將是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