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男孩來說,讓他學會自立、自強有時候甚至要比讓他們學習科學知識還要重要。畢竟他將來要承擔起家庭和社會兩方麵的重壓。如果父母給自己的男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讓男孩的各種能力以一種非常快的速度退化。如此一來,一旦脫離了父母的保護傘,他們便很難前行。尤其是如果再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他們就更無所適從了。而這樣的孩子將是不堪一擊的,家長就更不要奢望他們能讓他們的人生發出燦爛的光輝了。
對你的男孩說:跌倒了,再爬起來
沒有哪一個人總是受到成功的垂青,也沒有誰總是一直處在人生的低穀。失敗和成功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事情。隻有經曆過成功與失敗的人,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成功與失敗的含義,才能夠真正地強大起來。曾經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也沒有一直走惡運的人,而人的抗壓能力,絕大部分是在坎坷中鍛煉起來的。”一個曆經挫折的男孩往往會更堅強、更有韌性;而對於那些不諳世事的男孩來說,隻有父母盡早地對他進行挫折教育,他的心智才會變得成熟與堅強。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道路,不管你多麼喜歡自己的孩子,你依然不能永遠陪在他的身邊。況且男孩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更多的坎坷和磨難。隻有那些讓男孩盡快地學會麵對挫折的父母,才是最明智的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時候男孩一不小心摔倒了,父母就會立刻走上前去把孩子扶起來,並且很細心地安慰:“寶貝兒,有沒有摔疼啊?都怪這椅子,媽媽替你打它啊!”
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學著堅強起來,溺愛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溫柔陷阱。表麵看來爸爸媽媽的確是愛孩子的,可是這根本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最終會讓男孩像一棵溫室裏的花草一樣經受不起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有時候父母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的引導,這很容易讓男孩走進誤區。
其實在生活中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承受挫折和失敗。如果孩子摔倒了,父母馬上去扶,孩子就會想不管自己摔得有多痛,反正爸爸媽媽會過來扶自己,於是他根本就不可能在一次摔跤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麵,有的家長總是無條件地聽從孩子的任何要求,孩子幾乎沒有受到過拒絕,隻要提出一項要求全家人都會齊心協力地想辦法滿足孩子。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孩不知道什麼叫做挫敗感。等到他遭遇到生活給予的挫折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得非常痛苦。他的抗挫能力就會非常的差。
不管是誰都有沮喪、失落的時刻,你的男孩當然也不會例外。他可能會遭遇考試失敗,他的要求也許會得不到滿足,他的努力也許會收不到回報,他的真情也許會遭遇背叛……當你的男孩遭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無論父母多麼愛孩子,都不可能把這些不幸從孩子的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如果父母過分溺愛孩子,而讓男孩錯過了曆練身心的最佳時機,那他在將來就無法成為一個堅強、獨立的優質男孩。
在逆境中,很多男孩都容易產生消極反應,他們往往會垂頭喪氣,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做出回應。這是做家長的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因此在這時,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鼓勵引導男孩走出逆境。
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父母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你真勇敢!”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你的鼓勵會使他增添前進的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渴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這時孩子也會認為自己行、自己可以克服困難,自然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對於孩子來講,沒有永遠的“失敗”,偶爾的“失敗”也不是一件壞事。失敗並不可怕,失敗後站不起來才是真正的可怕。因此,父母要想真正地幫助孩子,在他失敗後,不妨多“袖手旁觀”幾次,讓你的小男子漢經受抗挫能力的訓練,使他從失敗中積累一些經驗。
這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才能克敵製勝,而這些學問也都是從不斷的挫折中總結出來的。任何人都會經曆失敗,如果在男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對他進行“挫折教育”,讓他明白“跌倒了,自己勇敢地爬起來”的道理,那麼你的男孩就能以更加勇敢、堅強的態度去麵對挫折,並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