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班上的第一名、冠軍和首領,任何人都在內心深處想在某一方麵出人頭地。然而,隻有少數人能夠到達成功的頂點,走上領導人的崗位。我們明明知道山頂上隻有一個人的位置,我們仍試圖競爭,這難道不是在可悲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嗎?
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並不是這樣認為。人類是高級靈長目動物,需要群居,需要準確地知道自己在群體等級中的位置以便參與和生存下來。沒有領袖的領導,社會就會消亡;沒有權力之爭,群體就不會發展。
這似乎是在為競爭和個人主義唱讚歌。但是,最近心理學家卻向我們提出了相反的理論:一個好的領袖可以激發和鼓動起社會團體的情緒,帶領大家取得成功。
至少,這是提出情商理論的著名傳播學者丹尼爾·戈爾曼正在研究的一種革命性思想。目前他正致力於把對大腦的認識應用到研究企業、各大機構和民眾團體的領導人中去。
戈爾曼與他的同事們發現,情商理論可以解釋傑出領袖人物和普通人之間存在的85%~90%的差別。戈爾曼說:“成為一名領袖所需要的最起碼的條件與智力、決策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有關,但是要說能否當領袖取決於純粹的情緒因素,這種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這一想法基於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發現。例如,一名傑出的領袖特有的能力之一是神入(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說,為了組織和完成各種任務而與其他人聯絡感情的能力。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領袖開了發令槍以後,他的積極或消極情緒在每個人的大腦裏產生共鳴,感染著整個團隊。
研究並了解領袖頭腦中有什麼奧秘的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是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他認為,解釋人類領導人的本性的首要因素是靈長目的遺傳因素。
他說:“靈長目從幼年就辨認並觀察它們的同類中的每一個成員,它們之間為爭奪一種特定的等級位置而展開競爭,從而在同類中間形成統治與屈從這種特殊關係。”神經學家羅伯特·薩波利斯基甚至研究了倭黑猩猩首領的某些生理變化現象。例如,倭黑猩猩中的雄性首領所產生的像血清素這樣的神經傳導物質,比它的同類要多。如果它在群體中的地位產生變化,它的生理指標也隨之產生變化。
這些生理特性也可以在人類領導人身上找到。我們靈長目的另外一個特性是愛好模仿。我們從黑猩猩那裏觀察到了它們的首領強加給群體中其他猩猩的行為方式。這種統治傾向也在人們幼年時期明顯體現出來。隻要觀察一下幼兒園裏孩子們做的遊戲就可以發覺,他們中的一個人起統治作用,其他孩子不可避免地仿效他的言談舉止。
在兒童發育與培養領袖的思想之間所存在的明顯關係,導致很多心理學家去尋找培養領袖思想的具體因素。一些理論是特別奇特的,例如,1974年倫敦發表的一份統計報告說,英國曆史上60%的政治領袖在他們幼年時喪失了雙親中的一位。這導致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說,父母是未來領袖的主要試金石。
偉大人物的頭腦中另一個不變因素是他們小時候同父親和母親關係的不平衡。曆史學家詹姆斯·麥克格雷戈爾·伯恩斯說,甘地、列寧和希特勒都與其雙親中的一位保持著十分積極的關係,而與另一位保持著極為消極的關係。斯大林的母親寵愛他,而他的父親則經常打罵斯大林。據說,克林頓的童年就是在這種持續不斷的緊張關係中度過的,他沒有見過生父,與繼父的關係十分糟糕,但克林頓愛他的母親。
其他理論也尋求描繪領袖個性的藍圖。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很多人成為傑出領袖是因為他們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拒絕按社會上普遍承認的獲取成功的方式行事。科學家們在領袖的身上發現,他們從稚嫩的童年時期就有敢於承擔風險、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這樣一種傾向。這表明他們具有高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