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陳承宇就坐在圖書館裏,在旁邊人看來,這是一個正在認真學習的乖寶寶形象,正襟危坐,眼不斜視,雙眼注視一本翻開的大本頭書,時不時頻頻點頭,一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樣子,隻可惜沒有馬上生幾綹長須出來,好製造一個撫須看春秋的關公形象,一個勤奮學習的榜樣。
隻是……好象半天沒翻一頁書,而且該生已進入神遊狀態,心亦不知在何處……
陳承宇來圖書館的目的就是想靜一靜,理一理頭緒,畢竟不知是被上帝還是某位大神弄回一百多年前的19世紀末,人變小了還得不停裝嫩,換了是誰也要想一想這到底是造了什麼孽?
是小時候失手打死了一隻蟑螂,被蟑螂畫圈圈咒自己不能輪回超生?還是小時候某日不小心推翻了隔壁老爺爺的22吋自行車,沒扶起就溜之大吉而應遭的報應?還是某日看到女神上了土豪的豪車,從而心生不滿怨天恨地從而被老天或某大神惦記,死了還被老天擺了一道?……
陳承宇在努力檢討自己的一生,以期尋找出這種有些蛋疼的重生原因的蛛絲馬跡。思想如沸騰的岩漿,風雷激蕩、浮想聯翩、天馬行空,思想鬥爭之激烈,正如隔壁老王說的那樣:比三國還要亂,亂過煮沸的一鍋粥。
陳承宇實在想不出把自己搞回二百多前年的十九世紀末有什麼寓意,畢竟自己從小到大,黃瓜也沒偷過,鳥蛋沒掏過。別說大罪,小錯也很少。
上帝或是某位大神就算存心打擊報複,好象也師出無名吧?
陳承宇有些垂頭喪氣:任你怒發衝冠,指天戳地,怨天尤人,上帝或某位大神沒一點反應,好歹你們得給點提示我吧?到底想要我幹什麼?
沒提示是吧,那好,我就平平靜靜、循規蹈矩順著平凡人的人生軌跡走下去——首先努力學習,然後畢業,畢業後在美國找個工作,然後努力工作,娶妻之後努力生子,等孩子們長大了,就落葉歸根,榮歸廣東合浦老家養老,過著日出耕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的逍遙日子,直到壽終正寢,然後在一大幫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孫女、重孫子重孫女,外加各種七大姨八大媽九姑姑的親戚好友的號啕大哭聲中,風光大葬,人生如此,夫複何求?
慢著慢著,好像有些不對勁。從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中期,這一時間裏,世界局勢動蕩,曆經二次世界大戰,全球風雲突變,用滿清改革開放的先驅李文忠公(李鴻章)的話來說正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到時中華大地上將屍山血海,列強時不時給這個羸弱的國家插上幾刀,踹上幾腳,以牆倒眾人推之勢,時不時以槍炮脅迫以獲得割地賠款。
麵對如狼似虎的列強,承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古國,如日薄西山,搖搖欲墜,無招架之力,更無還手之能,次次被人家飽以老拳;而國內更不爭氣,各方勢力內鬥不斷,各方軍閥混戰不休,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人人想做老大,個個爭當諸候,都想獨霸一方,偌大的中國四分五裂,任由列強欺淩宰割……
在此情況下告老還鄉,隻怕老命難保?
不如接父母過來,在美國永久定居。
如此挾洋自保,可以苟存性命於亂世之中。但是幾年前,美國就開始了排華運動,對華人的排斥由口誅筆伐的輿論,進化到行動。不久之後,美國的政客、白人至上者將開始搞出一波又一波的排華浪潮,幾年後達到高□潮,居住在美國的華人將被成為三等公民之列,特別是美國加州政□府,簡直就是排華的“尖兵”,排華浪潮中的“戰鬥機”:
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美國白人認為是華人造成,是華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排華的第一橋頭堡美國加州州長約翰?比格勒和當地工人黨的領袖丹尼斯?吉爾尼,把排華行為政治化——他們公然指責是華人使得美國白人的工資越來越低,白人生活水平低的罪魁禍首是華人,要想生活好,首先是驅除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