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入園中逐出老袁還我國
中山先生輕輕念著上聯,深感妻子才思敏捷,出此佳聯。聯中句子一語雙關,“園”的繁體為“園”出“袁”,入“或”則為“國”字,而“或”的解釋是:有人也。顯然,慶齡對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豈能辜負她的一片苦心,因此,下聯既要對得工整,更應把自己的意願表達清楚。孫先生沉思片刻,下聯便對了出來:
餘行道上不堪回首瞻前途
下聯妙語連珠,“道”字無首,添“餘”即為“途”字,對仗工整,意思亦緊緊呼應上聯。宋慶齡連聲稱好。
袁世凱在內外夾攻的情況下,感到焦頭爛額,頭暈目眩,從此一病不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萬人唾罵聲中死去。
徐悲鴻對聯話人生
獨特偏見
一意孤行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少年時候刻苦學畫,後留學法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傳達神情,以畫馬馳名中外。他的畫融合中外技法而自成麵貌。
抗戰勝利後,徐悲鴻曾多次將自己的作品送到國外展售以救濟祖國。他積極參加民主運動,從不為反動派做事。
據說有一次,國民黨反動政府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張道潘登門拜訪徐悲鴻先生,請他為蔣介石畫一張半身標準像。張道潘說了許多好話,徐悲鴻先生還是拒絕了。徐先生說:“我是畫家,對你們的蔣委員長沒有絲毫興趣,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張道潘非常吃驚地說:“給蔣委員長畫像你沒有興趣,你對什麼有興趣?”
徐先生冷笑著說:“我對抗日救國感興趣,對人民大眾感興趣。”
張無可奈何地說:“這麼說,你決定不給蔣委員長畫像了!”
徐先生斬釘截鐵地說:“是的,是這樣!”
張道潘急了,說:“你是才華橫溢的大藝術家,我奉勸你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免得後悔。”
徐悲鴻先生斜視張道潘一眼,說道:“後悔?我隻能感到自豪。因為你的座右銘是升官發財、金錢美女,而我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張道潘怒氣衝衝地走了,徐先生坦然地笑笑。徐悲鴻先生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自己,遵循師訓:“一個藝術家要誠實、要守位。不為名利與金錢創作,不為阿諛創作。”1943年以後,國民黨統治區美術界有一批自甘墮落的畫家,大肆宣揚資產階級頹廢派藝術,美化國民黨,毒害群眾的心靈。在這種背景下,徐先生給自己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獨特偏見
一意孤行
寥寥八個字,表達了自己決不與反動派同流合汙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先生先後擔任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
白居易吃酒
杯中酒未滿哪能過癮
店裏客不依一醉方休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官清正,不願與那些貪官同流合汙,因此得罪了權貴,被貶到忠州偏僻之地做刺史。沒有朋友,家人又不在身邊,白居易失意之至,心情苦悶,常常以酒澆愁。
有一天,白居易到酒店飲酒。這家酒店釀製的酒叫“透瓶香”,是用城東門的甘甜井水和上等糯米加上祖傳老窖酒曲釀成的。這酒極烈,常人喝一兩就會醉倒。老板為了防止客人醉倒,隻用一兩的酒杯賣酒。
白居易初來此地,不知道這酒的厲害,還以為是老板吹牛,心想今天一定要讓他看看我的酒量。到了門口,見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杯中酒常滿
店裏客常新
白居易走進去,便向掌櫃的叫道:“老人家,久聞透瓶香的名氣,先來半斤嚐嚐!”掌櫃聽了,嚇了一跳,搖搖手,說道:“客官,本店這酒厲害,最多隻打一兩,多了不賣!”
白居易說:“好酒盡管上來,一定要一醉方休。”掌櫃見這位客官不信,也沒辦法,就給他打了二兩。白居易聞到酒香,一飲而盡,好不痛快。好酒助興,白居易連忙提筆寫了一副對聯:
杯中酒未滿
店裏客不依
老板見這副對聯字寫得非常好,就掛在酒店堂上。別的顧客走進店來,發現這兩句聯掛在堂中,以為是這家酒店做生意不老實,缺斤少兩,於是轉身走了。這樣一來,酒店的生意慢慢地壞下去了。
過了些日子,白居易再次來到酒館,見此情景,知道是自己的對聯惹禍了,便拿出筆墨,刷刷幾下,將對聯改成:
杯中酒未滿哪能過癮
店裏客不依一醉方休
這樣,酒店的生意又興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