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不管西不管酒管

興也罷衰也罷喝罷

接著又在橫批上寫了:東興酒館。過往行人見此顯眼的對聯都停步深思。這副對聯恰好道出了當時的局麵:官商勾結、官官相護,老百姓受地方惡勢力的欺壓無處訴冤,有些人就隻好借酒澆愁。因此,這家酒館頓時酒客盈門,興隆起來。

牧童聯諷秀才

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

羊跟馬走連路鬆子核桃

春天到了,幾個秀才一同出去郊遊。他們來到村口的一條土路上,見路麵上到處都是雞、狗的足跡,有個秀才便隨口吟出:

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

一時間把同伴給難住了,個個冥思苦想,仍舊對不出來。正巧被路邊一個牧童聽見了,牧童覺得十分好笑,大聲說道:“這有什麼難對的,現成的就有一個。”幾個秀才看著這個牧童,怪聲怪氣地笑了起來,譏笑道:“喲,你個放牛娃,對對看。”牧童順手指指路上的羊屎馬糞,大聲對道:

羊跟馬走連路鬆子核桃

大家一看,那羊屎真像是鬆子,馬糞也像是核桃,便不再作聲。殊不知,牧童是在借機諷刺他們呢。田登點燈

隻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州官叫田登。田州官欺壓百姓,橫行霸道,蠻不講理。他還有個毛病,特別恨別人直接說出他的名字,認為這是“犯上”,對自己不尊敬。他叫田登,不單“登”字兒不許說,就連那些跟“登”一個音兒的字兒,像什麼“噔”、“燈”也不許人家說。要是手下人沒留神,說出了“dēng”這個音兒,田登二話不說,馬上叫人拉下去,狠狠地打一頓屁股。這麼著,手下人沒一個敢說“dēng”這個音兒的。這倒成了田州官的一條法律了!

這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風俗,家家戶戶都要點花燈,預示今年是一個風風火火的年頭。田登讓人在城裏貼出了告示,上麵寫著:“今天是元宵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城裏怎麼能“放火”三日呐?原來,本來應該寫“放燈三日”的,可這“燈”不是跟“登”同音嗎,一想到田州官的板子,誰還敢寫“放燈”呀?這麼著,滿城的告示上,都寫成了“放火三日”。老百姓一看,又是氣又是笑。過個燈節,連個“燈”字都不準提,這叫什麼世道!

有人就借這個事兒,幹脆編了一副對聯:

隻準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這兩句,後來成了一個成語,一直流傳到今天,已經有幾百年了。人們常拿這兩句話來形容那些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的壞官兒。

何必問老子

稻粱菽麥黍稷這些雜種哪個是先生

詩書易禮春秋許多正經何必問老子

從前,有個很狂傲的秀才,學識雖不多,但偏愛顯擺學問,常常到處找人比試才學。

這天,他來到一所學堂前,想和學館裏的老師比試比試才學。他走了進去,看見一群學童在玩遊戲,於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門口一站,大聲說道:

稻粱菽麥黍稷這些雜種哪個是先生

那一群學童聽了秀才的聯句,一時愣住了,不知道如何應對。秀才一見,可得意了。當秀才正得意時,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學童站起來,走到狂秀才麵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氣地對道:

詩書易禮春秋許多正經何必問老子

狂秀才聽了,羞得臉都紅了,在學童的哄笑聲中迅速地溜了。

爹娘成對

天增日月娘增壽

春滿乾坤爹滿門

相傳,在洛陽城內住著一位吝嗇的老財主,他沒讀過幾天書,卻又喜歡附庸風雅,常常以文人自居。

這年,正逢他老母親六十大壽。壽辰那天,他為母親張燈結彩,大擺宴席。他舍不得花錢請人寫一副對聯貼在大門口,隻叫賬房先生將常見的“天增日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一聯寫出來貼在門上。

賬房先生正寫時,老財主忽然想起,這是為老母親祝壽,應該寫得具體點才好,於是讓賬房先生把上聯改為:

天增日月娘增壽

老財主看了很得意。不過,上聯既然改了,下聯也該相應改動才算工整。他想了一下,又叫賬房先生把下聯改為:

春滿乾坤爹滿門

賬房先生聽了,真有點哭笑不得,說:“東家,這麼改可不行呀。”老財主聽了不以為然,還一本正經地說:“你懂個屁,爹對娘不正好嘛!”村童妙諷“周不行”

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橘子洲又稱水陸州,位於長沙市區對麵的湘江江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橘子洲頭有個天心閣,是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