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諷周瑜
有目也是無目也是醜
去掉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醜百裏難挑一個妞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南征,欲一統南北。諸葛亮(181-234)遂到江東與周瑜(175-210)、魯肅共商孫、劉兩家聯合破曹大計,閑暇之餘,常與周瑜互開玩笑。
周瑜氣度狹小,卻常常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諸葛夫人黃氏麵醜為題,對諸葛亮吟道:
有目也是無目也是醜
去掉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醜百裏難挑一個妞
諸葛亮聽罷略略一笑,即刻反唇相譏: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二喬”指大喬和小喬。小喬即周瑜的妻子。最後一句意思是說曹操早就欽慕二女美貌,特築銅雀台想要金屋藏嬌,以此羞辱周瑜。
畜生出蹄
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匹馬隱身泥裏看畜生怎樣出蹄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756)嫉恨李白的才華,心裏很不服氣,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
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
匹馬隱身泥裏看畜生怎樣出蹄
“蹄”諧“題”,與上聯對得很工。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高則誠巧對客人
細頸壺兒竟向腰間出嘴
平頭梭子卻從肚裏生繻
高則誠(1305-?),元末明初瑞安人,至正年間進士,著名的南戲劇本《琵琶記》就出自他手,高則誠小時候很調皮、活潑,聰明機靈,能詩善對。
有一天,他父親在家裏招待客人。當飯菜剛剛上桌,主人、客人都還沒有入席時,高則誠竟偷偷地到桌子邊用手去捏盤中的菜吃。客人看見了,笑著對高父說:“聽說令郎善對,我來試試?”接著,他出句:
小兒不識道理桌上偷食
高則誠眼珠一轉,毫不在乎地對道:
村人有甚文章席間出對
以“文章”對“道理”,以“席間”對“桌上”,極為工整。客人聽了,頓時覺得討了個沒趣,竟然被一個小兒譏諷為不識文墨的鄉野村夫。他非常氣憤,強裝笑臉,又指著桌子上的茶壺,說道:
細頸壺兒竟向腰間出嘴
這是個雙關語,既說茶壺,又指孩童。意思是剛到大人腰間高的一個孩子,怎麼能和大人鬥嘴呢?高則誠一眼瞥見母親織布機上的梭子,再看了看客人,又來了個反唇相譏:
平頭梭子卻從肚裏生繻
同樣用雙關語,既說梭子,又指客人。意思是你一個普通人,怎麼如此的搜腸刮肚找詞尋句。客人聽了哈哈大笑說:“高兄,能有這麼個兒子真是幸事。”
徐晞對對子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咬開銀杏白衣裏一個大仁
徐晞(生卒年不詳),字孟初,江陰城內人,明兵部尚書。他因為不是科舉出身,常被那些科舉出身的同僚和士子們看不起。
有一次,在學宮裏,有個進士指著孔子的牌位說:“認得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沒進過學堂,沒拜過孔子。徐晞回答得很巧妙:“認得呀!這位先生不是科甲出身的。”同僚們還是不服氣。一次同行去城外,他們又嘲笑他。徐晞說:“我倒要領教一下各位的才學,出個對子可以嗎?”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滿肚子的學問,就回答:“請不要出得太容易嘍!”徐晞一笑,給他們出了一聯: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徐晞利用諧音,諷刺他們是黌門中出來一批酸文人。誰知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士卻無法對出以日常小事為題的對子,急得團團轉。還是徐晞給他們道出下聯:
咬開銀杏白衣裏一個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當官的人,而“大仁”是說由白衣做官的人裏,有我這麼一個大人。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諷刺他了。
解縉智鬥尚書
出水蛤蟆穿綠襖
落湯螃蟹著紅袍
解縉少年能詩善文,聰慧無比,名聲越來越大。這件事傳到了王尚書耳裏,他心想:一個毛孩子有什麼了不起,準是鄉下人少見多怪。為了親自考察一下,他派人把解縉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