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譯前言
在我幼少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講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如今,我做了父親,我又把安徒生的故事說給了我的女兒聽。我想,我的女兒今後也會把安徒生的故事講給她的孩子聽的。許多經典的故事就是這麼一代一代相傳下來。今年秋,我們訪問歐洲,處處見到了美不勝收的金秋景色,一路上我們不時在想,這豈不是安徒生故事中的童話世界嗎?自始至終,我們無不被歐洲的人文和自然和諧相宜所感動。
來到安徒生的故鄉丹麥,我們自然會更加關注這位先賢了。這位世界各國人民都很熟悉的童話作家,全名為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1875)。他用了40年心血精心編織了164篇童話故事,當中不僅包括“故事”,還涉及以“浪漫主義幻想”手法所寫的“散文”、“散文詩”和以“現實主義”手法所寫的“小說”。他寫的童話令人愛不釋手,真實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及其社會生活,深刻表達了平凡人的情感和願望。正如我國譯界泰鬥葉君健先生所言,安徒生“滿腔熱情地歌頌人民的優良品質,同時又尖銳地揭露出社會中形形色色的醜惡,以此來襯托人民的心靈美,使讀者從感人的詩境和意境中發現真理,發現人類靈魂中最誠實、最美麗、最善良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的感情得到了淨化與升華”。
安徒生一生過著貧困的生活,對於貧困和苦難個人感受尤為深刻。因為貧困,他連心愛的姑娘都娶不上,所有這些都寫入了自己的故事之中,成為了悲劇作家的不朽之作。他同情貧苦大眾,在真實地反映他們的苦難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撫慰他們的心靈。在苦悶不堪,找不到解脫的辦法時,他往往求助於兒時深信不疑的上帝,希望上帝在糾正人間社會不平上有所作為,這與歐洲當時的貧窮社會和宗教至上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我一直在想,倘若安徒生生活在當代的丹麥,他一定寫不出這麼多這麼動人的故事,也成不了世人皆知的作家。今天的歐洲,今天的丹麥,我們再也找不到安徒生這樣的文學巨匠了,這無不印證“時代造英雄”這句珍言的內涵。
出於對安徒生的崇敬,為了童年的夢想,我們從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安徒生童話全集》選譯了其最具代表的故事,讓廣大讀者在幸福的今天了解安徒生時代的貧苦,在美麗童話世界感悟人生的真諦。作為父母親,我們不但自己能讀到兒童時代未能讀到的童話故事,更能在孩子們成長時期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食糧。給孩子們送一部安徒生童話故事集,遠要比給他們買許多玩具有意義有價值得多。作為父母親,我們如果少在外應酬,少在家打麻將,多一些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讀書講故事,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充實,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過得更快樂。
另外,要說明的是,我們的中譯文不是根據丹麥原文,而是英文版譯的,在對原作的理解上可能會有一定偏差,因而,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待再版時修正。是序,與君共勉!
蔡昌卓
2004年1月1日於美麗的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