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約翰·理查德·希克斯(2 / 2)

除了以上貢獻外,希克斯在其他方麵也成就顯著。1938年,他來到曼徹斯特大學歐文斯學院,繼丹尼爾教授之後,接任威廉·斯坦利·傑文斯政治經濟學講座教授。這期間,他將自己在倫敦經濟學院時的10篇關於資本問題的演說稿加以彙集,出版了《資本的純粹理論》一書。這部著作為我們分析資本主義各種生產現象,提供了既概括又現實的依據。

希克斯在對理論問題進行探討的同時,仍未忘掉教學的本職,1942年,他將經濟學入門《社會結構》一書獻給有誌研究經濟學的青年學生們。

1946年,他被牛津大學接回來,出任納菲爾德學院的院士。戰後,各國都想振興經濟,為此,他寫了《戰後的世界經濟複興》一文,準備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經濟學會上發表。但在會上,他認為自己的見解還欠斟酌,因此沒有上台講演。回國後,他幾經修改,才將其刊登在1947年版的《經濟學雜誌》上,這是希克斯嚴肅治學精神的具體體現。

由於他在經濟學方麵的造詣和社會上的盛譽,他的母校於1953年授予他牛津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題為《長期美元問題》的論文就是他就職演說的講稿。

希克斯還在利息理論、積累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和貨幣理論等方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希克斯在學術上所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對凱恩斯主義做了卓有成效的修正。他把自己的均衡理論和凱恩斯《通論》中的消費函數、資本邊際效率、靈活偏好、貨幣數量有機結合為一體,用收入支出分析代替凱恩斯的因果序列。為解釋收入決定理論提出了更新、更為一般的均衡方法。他把瓦爾拉斯的微觀分析用於凱恩斯的宏觀理論中,被認為是一項重大發現,後來被美國經濟學家漢森推廣,形成了現代西方經濟學說中的“希克斯—漢森綜合”。

1950年,希克斯的另一著作《景氣循環理論》出版。在書中他以凱恩斯的“充分就業”理論為基礎,攝取了薩謬爾遜“撞球台式”的理論,使用定差方程為分析方法,用乘數和加速原理作為說明經濟周期的重要工具,巧妙地加入滯後這一因素,對凱恩斯的乘數論進行修正和補充,並提出了說明經濟危機的“乘數—加速數模型”,即“薩謬爾遜—希克斯模型”。

希克斯對凱恩斯理論的修正,是他在世界經濟學界獲得盛譽的重要因素。

1961年,希克斯被該年度英國皇家經濟學會的與會者推舉為會長。1964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封他為勳爵,同時他被牛津大學聘為經濟學研究員。1971年他離職退休。197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鑒於他在動態的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方麵開創性的研究,以及他建立起獨特的價值理論、積累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利息理論、社會核算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和福利理論授予他以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與美國經濟學家阿羅共同分享這一榮譽。

獲獎後,希克斯仍放不下終身從事的工作,當西方世界的通貨膨脹與經濟危機逼得凱恩斯主義走投無路時,他在晚年寫了《凱恩斯經濟學的危機》一書。這樣一來,使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評論凱恩斯理論時找到了權威性的理論依據,擺脫了為改變經濟對策而猶豫的困境,從而下決心大膽地采用了貨幣主義。

希克斯站在前人的肩上進一步地探討研究,以一種既吸收又剔除的博采眾長的治學態度來創造自己的事業,避免人雲亦雲,終蹈窠臼。對於前人的研究成果,隻是借鑒而不是迷信,在前人基礎上進行大膽地創新,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著名的科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這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未來的生活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它是千變萬化的,它是日新月異的。我們作為接班人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時,更應該在此基礎上有新的突破,這樣我們將來才適合做這個不斷發展著的祖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