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 / 2)

諾貝爾文學獎經過了一個生肖的周期,當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這頂耀眼的“桂冠”遠涉重洋,戴到了一個東方人的頭上。他就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於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孟加拉省加爾各答的一個地主家庭裏。父親戴賓特拉納特學識淵博,是當時有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有11個兄弟姐妹,其中6個哥哥均從事社會改良事業或獻身於文藝複興運動。可見,泰戈爾生活在一個既有文化修養又較富裕的家庭,優越的經濟生活使他從小不用因貧困而到處奔波,而父親和兄長們對泰戈爾的世界觀和文藝思想的形成又有著巨大的影響。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可以說為他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條件。

但是泰戈爾對這種衣食住行都由仆人來料理的生活並不感興趣,而是經常偷偷地跑出去玩耍。有一次,他獨自去河裏遊泳,按照當時的家規,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但大自然的美麗誘惑著他,那碧綠的河水仿佛是一塊綠色的玻璃,那微風吹動著的兩岸垂柳,飄飄蕩蕩,又像是少女那飄動的長發,“嚶嚶”的鳥叫聲更是悅耳動聽……這種自然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幼小的泰戈爾。於是他忘記了一切,全身心地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遨遊。當家人急切地找到他時,他還在水中盡情地遊著呢。為此,他挨了打,但他並不後悔,因為在那裏他真正體會到了大自然的不可名狀的美麗。也正是那一次,激發了他要用自己的筆來描繪和讚美大自然的決心。這種非藝術的熏陶,使泰戈爾終身受益。

泰戈爾在童年時代對刻板乏味的學校生活感到厭惡,但優秀的家庭條件使他從小就接受了文化教育,家裏專為他請了家庭教師,講授梵語經典和文學藝術。他很早就表現出了詩人的天才,他的哥哥姐姐們也常常促使他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他愛好文藝,經常同村婦、石匠、幫工和農民接觸,聆聽這些平民百姓講述的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14歲時,他在孟加拉文化節和民族主義節的集會上,第一次公開朗誦了他的詩作。他在詩裏把印度的光榮曆史同當時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主義統治作了強烈的對比,贏得了廣泛的讚揚。

1878年,17歲的泰戈爾,被他的哥哥送到英國去學法律。泰戈爾在英國攻讀法律期間,把注意力傾注在英國的文學上。1880年回到印度後,泰戈爾完全獻身於文學事業。不久,他跟隨父親和哥哥到印度北部旅行,廣泛地接觸社會,飽賞了祖國瑰麗的自然風光。1884年,他加入“梵社”,並任秘書12年之久。泰戈爾常以他的民族主義而自豪,曾與保守的民族主義者兼大作家班給姆·特吉在雜誌上就理想的印度社會一題進行過辯論。年輕的泰戈爾反對盲目的排外複古,主張把印度古代的文化同歐洲文化融為一體,創造一種更高的文明。

泰戈爾在這一時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主要的作品有詩歌《暮歌》、《晨歌》和劇本《大自然的報複》、《瀑布的覺醒》、《修道士》、《國王和王後》等。在兩部詩歌中,詩人縱情地抒發了青春年華的歡樂,酣暢淋漓地描述了絢麗多姿的自然美景。在形式創作上,他突破了詩歌固有的格律,創造了新韻律和新格調;但招來了印度衛道士和文藝批評家對他的攻擊和責難。1886年,他發表的詩集《新月集》洋溢著純樸的母愛和兒童天真爛漫的幻想。由於這部詩集的成功,他獲得了“兒童詩人”的稱號。泰戈爾在這時期的作品語言樸實,格調清新,宛如一股清泉,濕潤了枯寂的印度大地,開創了新一代詩風。劇本《大自然的報複》和《瀑布的覺醒》則是他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美學思想的反映。

1890年,泰戈爾應父親的要求接管了家族的產業。他從此離開加爾各答,住在農村,經常是以船為家,四處漂泊,飽覽湖光山色的綺麗風光,廣泛地接觸鄉村社會,目睹了英國殖民當局的專橫暴戾和農民的苦難生活。殘酷的現實觸動了詩人的心弦,激起了他對剝削製度和殖民統治的無比憤慨,他於1901年離開舍利達家園,在桑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工作。在他的精心規劃下,這所學校於1921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他還創辦過希裏尼克坦實驗村,作為他試圖對印度社會和經濟製度進行改革的楷模。

1905年,英國推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的高潮。這時,泰戈爾回到加爾各答,毅然投身於獨立運動。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激動人心的愛國歌曲,創辦了宣傳進步思想的雜誌《寶庫》。1907年,他擔任孟加拉文學大會主席,寫了詩歌《奧羅賓多,羅賓德拉納特向您致敬》,反對殖民主義對作家兼政治家奧羅賓多的迫害。運動失敗後,泰戈爾灰心喪氣地脫離了政治運動,回到桑地尼克坦從事文學創作和民族教育協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