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他發表了《關於精神生活在人類意識和行為中的統一·緒論》一文;1886年,《近代哲學史論文集》問世;1888年,《精神生活在人類意識和行為中的統一》一書出版。
成就使歐肯的聲望越來越高,但他沒有沾沾自喜,他治學的態度更嚴謹了。1890年,他的《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一書出版了。這本書首先在維也納很快銷售一空,到1920年,已再版16次。每次再版,歐肯都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修改。這本書也被許多國家翻譯出版。
後來,一個機會使歐肯成了芬蘭人民的好友。當時芬蘭遭受沙皇俄國的殘酷壓迫,芬蘭人民希望通過上書沙皇來改善一下處境。歐肯同若幹其他國家的學者名人一起聯名給沙皇寫信,對俄國在芬蘭的不人道行徑提出了強烈的抗議。此後,歐肯經常在本國的報刊上著文支持芬蘭人民的正義要求和鬥爭。
1908年,歐肯到海德堡去參加哲學討論會,受到了各國學者,尤其是法國朋友的熱情歡迎,而且這時歐肯已是瑞典皇家家科學院的國外院士了。
辛勤的勞動換來巨大的收獲,1908年歐肯被授予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金。
榮譽,沒有使歐肯自滿,反而鼓舞他繼續前進。他的著作不斷出版,他的聲望更高了。1912年,普魯士政府轉來了美國的正式邀請。根據美、德兩國交換教授的協定,他是應邀前往美國進行訪問、講學的教授之一。
美國的所見所聞,加深了歐肯對人世的看法,促使他進一步聯想到祖國人民的生活狀況。1913年,他發表了《思想集》。歐肯要求人們把全部力量獻給善良,獻給真理,去改變人世現狀。之後,保加利亞也向他發來邀請,不過,由於時間不足,他沒有去。接著,日本和中國也發來了邀請,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亂了他的出訪計劃。
1920年,歐肯寫了《生平回憶錄》一書。
1920年以後,歐肯辭去了耶拿大學教授的職位,專心從事著作。他繼承了尼采的學說,代表了一種建立在曆史、文化與宗教生活上的唯心主義思潮。他畢生為各族人民之間的精神合作而努力。由於他傑出的思想和不懈的努力,歐肯被尊為“德國哲學界的涅斯托爾”。
1926年9月14日,歐肯在經曆了80年的人生曆程後離開了人世。他的一生是艱苦的,而他在探索哲理的曆程中,使他的“精神境界”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歐肯的著作,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主要的還有《為精神生活的內容而奮鬥》、《宗教的真實內容》、《一個新世界觀的基本路線》、《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認識與生活》、《人與世界》、《社會主義及其生活形式》等。歐肯留給了人類一份可供借資的精神遺產,那就是他孜孜不倦的讀書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明確的奮鬥目標,使歐肯走上了一條成功的輝煌大道。
一個人的成長往往與他童年、少年時代的興趣、愛好有著極大的關係。因此,我們要想走向成功的巔峰,就要從小樹立自己的理想,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樣才能在日後的人生旅程中走得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