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在經過上百次失敗後,他成功試製了雷汞炸藥。此後,他用金屬管裝上雷酸汞,發明了雷酸貢信管,即常說的雷管。直到如今,槍彈、炸藥包和炸彈中都少不了雷管。但成功對於諾貝爾來說,隻意味著前進的動力,他繼續向科學的高峰攀登。此外,他還研究了硝化甘油,並且經過多次申請,在溫特畏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的硝化甘油工廠。他還發明了一種既耐壓又不怕水浸的新型炸膠。之後,他又全力研製用於槍炮的無煙火藥,在1887年,終於製成了顆粒狀的無煙火藥,奠定了現代軍事工業的基礎。

諾貝爾畢生獻身應用化學,在炸藥方麵成就巨大,被譽為“炸藥王”。但他對於電學、光學、機械學、生物學、生理學等也很感興趣。他總是把化學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做試驗。晚年,他曾用不揮發的溶劑試製人造橡膠、人造絲;又進行過用電解方法製造金屬鈉的試驗,雖然都沒有成功,但是為後來的發明創造鋪墊了道路。

諾貝爾是個大科學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詩人,是個文學愛好者。他能熟練地運用多種語言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並且特別喜歡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從中豐富自己的想象,培育自己的理想。他曾在一篇抒情詩中寫道:“我隻知道專心讀書探索大自然,汲取淵博而浩瀚的知識寶泉。”這顯示了他偉大的抱負。諾貝爾不僅寫詩,還寫過《兄弟與姐妹》、《最快樂的非洲》等小說,筆調清新,詞句秀雅,真是熱情奔放,才華橫溢。

諾貝爾十分關心人類的和平。他研製炸藥的目的本是用於建設,沒料到後來被人用來從事戰爭,炸藥可致千萬人於死命,這使他非常痛心。他決心用全力去促進科學與和平事業,並且願意拿出自己財產的一部分作為獎金,每5年頒發一次,不分男女老少,隻要是積極宣傳和平的人,都可以獲得。

諾貝爾嘔心瀝血,大膽革新,他一生共得了三百五十五項創造發明的專利權,因而家財萬貫。可是他質樸無華,從不炫耀自己,也拒絕別人給他畫像和在報紙上寫文章、登照片,宣揚他的成績。

晚年的諾貝爾因耗盡了體力,患了很重的風濕性心髒病。1896年,他的病情嚴重惡化,就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他還念念不忘他所從事的工作。當有人把試驗樣品送給他看時,他仍支撐著病體,認真地觀察,提出改進意見,並且還希望自己病好了一同加入研製。遺憾的是,他的願望未能實現,在1896年12月10日,這位科學界的泰鬥在意大利桑裏莫的病院裏與世長辭了。臨終時,他還說:“把這金錢用在學術上和人道上吧!”

諾貝爾早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和獻身精神卻永遠存於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用自己的畢生精力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在於用自己的創造發明所換取的物質財富設置獎金,鼓勵後人在科學、文學、和平的道路上奮進。在諾貝爾以及數以百計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光輝成就的鼓舞下,新一代科學家正在向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裏奮勇進軍,古老的地球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自己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