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英雄史詩(2 / 3)

整個寒假的晚東季節,宋上詩都在寫作。

從前作為閱讀者,他有那麼多的夢,喜歡那麼多武俠角色,楊過,李尋歡,石之軒,小龍女,師妃暄……他一直渴望和這些角色做朋友。現在自己寫作了,他想把這麼多武俠人物拉進自己的書裏。他寫的是現實主義小說,但可以改變這些人物的身份。把楊過變成一個流浪漢,來自緬甸,其父是一叛黨,他自小流亡中國,有著過人的繪畫天賦,靠仿造古董名畫為生,同時他酷愛玩遊戲,還是個半職業玩家,他將與一個沒落貴族的少女產生驚天動地的愛情。總之,他到了宋上詩書裏雖然身份換了,但他淒涼的身世,孤傲的性格沒變,仍然是那個敢愛敢恨的情聖。又讓李尋歡變成一個開私家偵探的酒鬼,他不務正業,喜歡妓女,成天在街上遊蕩來去。至於石之軒,成為了一個亦正亦邪的黑社會浪子,與警察結仇,又遭黑社會追殺,身懷異寶,因某事故,和主角交上了生死之交。

其他女人物也可改變,小龍女成了一個外國漂洋過海來的旅遊家,她有法國人的血統,那麼絕美,以至所有男人看見她都不免朝思暮想。她的膚色白如吸血鬼,冰冷冷的神情,又讓所有男人感到絕望。她喜歡穿白色的裙衫,步行如天鵝,天生適合畫裏,或在屏幕之後。然而這樣一個顛倒眾生的人物,經常說的格言,卻是小龍女那句:外麵的人都這麼壞,還是回古墓吧。

師妃暄變成了時髦前衛的女大學生,她個子高高的,留著上了啫喱水的短發,喜歡哲學,擅長思辨,經常一個人躲藏在電腦後偷偷笑這個世界……

宋上詩把這麼多武俠人物改造成當代人物,當然不是無所目的。他已計劃好了一本散文詩歌式的小說。書名叫:《英雄史詩》。書裏的主角是十二個形式各樣的人物,而每個人物,都是由楊過、李尋歡、石之軒、小龍女、師妃暄他們變幻過來的。

這本書的主題是,有一個叫秦風的作家,他想寫一本彙集眾多大人物的書,於是他在城市裏來回的跑,隻為找到與眾不同的人物,和他們交往,做朋友,或做敵人,形成一本人物繁多的小說。

或許宋上詩還不是專業作家,寫文不夠成熟,所以他沒能按小說的固定模式去寫,而是套用散文、詩歌,一則則故事,一個個人物,碎夢一般,由神指引的組合起來。

諸如描寫師妃暄化身的那一篇章:秦風遊逛一所大學,在某教室,逢到一場辯論會。台上有兩個女大學生,互相辯論中國經濟模式問題,其中一女大學生又高又瘦,高高豎起的短發,摩登黑袍,仿佛教堂裏一個虔誠的修女,麵對基督,陽光空濛的灑在她身上……她就是師妃暄的化身,在英雄史詩裏名為劉正瑤。如今她大方的站在台上演講,好比一明星,氣場壓人,她說話的時候表情莊嚴,始終凝視虛空,像在宣誓,帶著信仰,嘴裏吐出的語言無比純淨,陽光包裹下,似一朵花瓣盛開著和凋謝著……秦風無比震撼,就這麼癡癡的望著她的側影,注意她的神態,仿佛想透過她的姿勢,看透她的靈魂。時間緩緩過去,竟如瞬間,等著辯論會散去,秦風就追著劉正瑤出門,跟她介紹自己,並把自己的畫給她看,說出為小說物色角色的目的,隨後劉正瑤大方的答應了與他做朋友。

他後來會與劉正瑤反複交往,漸漸了解她,原來她無父無母,受一古董商撫養長大,但她的性格卻無比堅強,竟然宣誓要做一個科學家。她討厭世俗,信仰真理,看待一切人和物皆那麼理智。在她眼裏,似乎世界一切原樣,無論怎麼包裝,或抽象,都是這樣的。她又喜歡基督教,並非信仰上帝,而是喜歡“感謝上帝賜予食物”這句話。總之,劉正瑤是個集理性與美貌於一身的女人,可能還有智慧天賦,似這等女人,還有誰會比她更獨特,更適合當女主角的呢!所以,英雄史詩裏她會不斷出現,不斷與秦風交往,可能產生愛情,也可能產生誤會,甚至仇恨。

其它武俠名人,在宋上詩筆下紛紛以替代的方式出現。一個個人物,一則則故事,如蜘蛛網般聯合起來,構成一個玄幻離奇的世界。這些角色有浪子,偵探,盜賊,大學生,畫家,歌手,模特,遊戲玩家,拳擊手,哲學家,商人,而他自己則是為寫小說結識這些人物的秦風。宋上詩隻須寫出這些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生活感情,就可組織出如散文、若詩歌的小說了。秦風會與他們如何結識,邂逅,交往,獨特的環境,和獨有的心理想法,加入一些藏於現實的離奇小故事,一些看似簡單實際上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大陰謀,一本長長的小說就靠這些散碎的靈感,受神指引,組合成一個書中世界。

這段時間,宋上詩開始迷戀上了散步。自從那日發現漫步可以方便思考,他便迷戀上了這種方式,一邊走著,一邊想著,靈感便像詩意的雪花,輕輕的墜落,他便擁有了書裏的世界。

宋上詩進入這種狀態已到這種狀態,倘若你在路邊發現他,會覺得他帶著憂傷,沉默的走來,然而眼神無比凝滯,像聚焦在一個問題上。於是你會在人群中注意到這個少年,老覺得他說不出的異樣,或與眾不同,你想接近他,他卻又如幽靈般過去了。

宋上詩漫步在楓樹林裏,田園間,山裏,河邊,因為他已不想與人同處,尤其是在思索的時候。他從沒像現在般,感到大自然如此美麗。他愛上了楓樹林裏的落葉,踩過去,聽見沙沙沙沙的細碎聲響,好像一些樂符般洗滌你的靈魂。那塵土氣息濃重的田園,帶著返古的氣息,寧靜,遠離世俗,能給寫作的人比較甜美的遐想力。還有一些空穀回音的小山,某條潺潺奔流的小溪,走在這些地方都能給宋上詩靈感,使他具有隻有大作家才有的觀察世界的能力。

某個早晨,宋上詩還沒寫作,他穿著一身黑色西服,套一條白色圍巾,在外吃了幾個麵包,一瓶牛奶,便直奔附近的田園,散步去了。

當他深入田園時,邂逅了一個外國女人。

外國女人,在一中國田園裏,幹什麼呢?這本身已成故事,好像一個書裏的女人,神奇飄進宋上詩的幻想裏。

那時宋上詩走在彎曲的小路上,隨意凝視右麵,一長排穀子已被收割的稻田,遠處還有幾座低矮的農房。他沉默的走著,幻想著,癡癡夢囈的神情,倒似乎這片田園成了做夢的地帶。當他繞過一路時,忽然看見了一個外國女人。

這個外國女子長著金黃色的長發,她正蹲在一菜園邊,雙手並持一個攝像機,舉在臉上,似乎正在攝影。

宋上詩一時間很好奇,這樣的天氣,這樣的田園,怎麼會有一個外國女子在這拍照呢?

隨即宋上詩看見,這個外國女子身穿咖啡色大領皮風衣,花格子褲子,一雙帶絨毛的雪地靴。她的皮膚和你所想的西方女子一樣雪白,表情專注,似個雕像,宋上詩或感覺或觀察,都判斷她很漂亮。

這是個法國女人,名叫貝蒂娜,在巴黎某報社任職,職業是記者兼攝影師。她曾有個中國男友,叫趙廷,是個駐法大使,但就在上月生癌死了。貝蒂娜本是個外向開朗的女人,卻接受不了男友死的打擊,鬱鬱寡歡,沒法工作,才跟公司請了個長假,來中國旅遊。她大學時學過些中文,加之與華人男友相處多年,因此,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來了中國後,她先去北京,又去西安,看了圓明園、長城、兵馬俑這些象征帝國文明的建築。當她站在兵馬俑前的時候,震撼無比,心想這麼多的石人,該花費多少人工,多少時間,才可完成。這僅僅是個墓穴而已,一個皇帝為了他的死的意義,竟然動用這麼多資源去做它。還有萬裏長城的恢宏工程。貝蒂娜開始理解秦始皇作為暴君的說法了。

之後來到杭州,她滿街的逛,去過城隍閣、靈隱寺、和千島湖,到處拍照片。她在感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所以留意杭州的點點滴滴。但所有景物,都沒她見過的一少年,更讓她感覺到奇異的了。

那是兩天前,她在武鬆山上逛,走在山石掩映的石頭小徑上,途徑一石亭,她捧起相機,要拍下這座布滿苔蘚的古老石亭。就在這時,她餘觀看到一個少年走來,他走得很慢,卻很灑脫,給人一種奇特的感覺。貝蒂娜不由放下相機,側視著他。見他儒雅俊秀得過分,潔白光滑的臉,粗長眉毛,明顯具有中國人的特征,就是那種很像女人的外貌,年約十六七歲,稚氣未脫,十分像個美少年。還有他的一雙眼睛,雖未迎著貝蒂娜看,但其顯露的一種朦朧,卻像一片湖水,雲霧繚繞,不由得使人吃驚。

於是貝蒂娜想,這該就是中國式美男子吧!

倒是值得為他拍些照片。

還有,這美少年身穿黑色西服,圍著一條白色圍巾,晃著肩膀走路,加上那一雙罕見的沉思眼神,竟擁有大人氣,成熟的感覺。這不由得讓人猜測他的內心,是否是個知識分子?

而貝蒂娜其實猜對了,她兩天前在武鬆山看到的奇特少年,的確是個知識分子,已寫過兩本書了。他正是宋上詩。

現在,田園邊的宋上詩,正以輕巧的腳步,愈發接近貝蒂娜,他的眼神專注,眉宇微皺,似乎正在思考貝蒂娜,或在觀察,感應這個外國美女與中國女人的靈魂有何不同。他並不知道,兩日前貝蒂娜曾在武鬆山見過他,因為他那時或在思考小說,注意力太忙,所以並不知道貝蒂娜對他很感好奇。

仿佛心有靈犀,貝蒂娜按下快門,拍好一張照片,她便放下照相機,瞬時,她感覺到有人走來,她掉頭,看見了宋上詩。她刹時臉現訝色,心呼有緣,對於宋上詩那張秀氣的臉蛋,她至今印象深刻。還有宋上詩那獨特的思索神態,沉默灑脫的走路姿勢,她既震驚,又怎麼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