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娃娃博士鄧稼先(1 / 2)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這是鄧稼先臨終前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

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他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領導了氫彈爆炸試驗,被稱為中國“兩彈元勳”!

一個小娃娃博士

鄧稼先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學家,曾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哲學教授。鄧稼先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就有了科技強國的夙願,他抱著學會更多本領建設自己祖國的誌向,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第二年秋天,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的他隻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就是這位“娃娃博士”,在取得學位的第9天,他就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還帶回了一腦袋原子核理論。”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炮仗”,並問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了,他回家對妻子隻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連通信也很困難。

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的援華協議,黨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自己的原子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的科研院所裏費盡心血,還經常要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去現場指導,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有15次在現場指導核試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核試驗的預期效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接著,鄧稼先又立即投入氫彈的研究。在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又試驗成功了中國第一顆氫彈!從原子彈到氫彈,法國用了8年,美國用了7年,蘇聯最快也用了4年,鄧稼先創造了核領域裏最快的速度!

1979年鄧稼先擔任中國核武器研究院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鄧稼先總是出現在第一線。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最危險的環節,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有了這樣的大科學家現場指導,工作人員心裏踏實了許多。

一個偉大的核專家

作為核科學家,他知道核輻射的厲害,但是,想要得到第一手資料的他,有時顧不了這些,甚至忘記了核輻射是一隻無形的吃人老虎。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了所有人都料想不到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