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外國文學名著(3)(1 / 3)

《麥田裏的守望者》之所以能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還由於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全書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麵目和欺騙行徑。

《罪與罰》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

《罪與罰》是一部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它的發表標誌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風格的成熟。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後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汙濁一起無情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安娜·卡列尼娜》的兩條線索是什麼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麵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小說直接取材於19世紀俄國現實,是社會現實的鬥爭、矛盾的藝術反映。它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的愛情悲劇,另一條是列文的精神追求。

《戰爭與和平》以什麼為中心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它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曆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讚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母親》揭示了一個什麼主題

《母親》是高爾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在我國影響最大的外國文學名著之一。《母親》以巨大的藝術力量闡述了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革命群眾在革命鬥爭中不斷覺悟、成長的過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和工農運動相結合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複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馬克思主義。作品通過弗拉索夫家兩代人的不同命運揭示了這一真理。巴維爾接受馬克思主義,團結、教育廣大群眾,一起進行了摧毀舊世界的鬥爭,成為出色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特別是通過過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來順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堅強的革命者的過程,進一步深化了這一思想。小說以巨大的藝術力量闡述了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革命群眾在革命鬥爭中不斷覺悟、成長的過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和工農運動相結合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必由之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如何誕生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一個蘇聯紅軍中的騎兵,1920年秋在蘇聯國內戰爭中的一場戰鬥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憑著口述請人記錄寫成這部基於本人故事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培養下,在革命烽火和艱苦環境中鍛煉出來的共產主義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跡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誌,譜寫著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壯麗詩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激勵了無數人的傑作,教給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才有意義,保爾身上所體現出的對人生的追求、執著的拚搏奉獻精神以及對人生的堅定信念,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靜靜的頓河》以什麼事件為背景

《靜靜的頓河》是蘇聯作家米·肖洛霍夫(1905—1984)的代表作,是一部傑出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22年蘇聯國內戰爭為背景,有兩條情節線索,一條以麥列霍夫的家庭為中心,反映哥薩克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另一條則以布爾什維克小組活動所觸發的革命與反革命的較量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政治鬥爭為軸心。兩條線索,縱橫交叉,層層展開,步步推進,將讀者帶進了風起雲湧的哥薩克鄉村生活,與書中的人物共嚐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