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名作,被視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全書講述了一個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米裏哀教父的感化,洗心革麵,立誌做一個正直的人。後來他隱姓埋名,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受人敬重的市長。當他的身份被人揭穿後,又從獄中逃脫,救出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珂賽特,並與她相依為命。然而,為了珂賽特的幸福,最後他又再一次地犧牲了自己,冒險救出了珂賽特的愛人,並在他們完婚後悄然隱退,在孤獨中死去。
這篇作品從公道、人性良心的角度,反對世間一切的壓迫和苦難,表現了人類社會永恒的矛盾。
《巴黎聖母院》反映了雨果什麼思想
《巴黎聖母院》(又稱《鍾樓怪人》)是法國作家、詩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作者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麵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追憶逝水年華》與傳統小說有什麼不同
《追憶逝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是一部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為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曆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曆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作者感興趣的不是敘述故事,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形象,而是抒發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想和分析。這部作品改變了對小說的傳統觀念,革新了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普魯斯特作為意識流小說流派的開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學史上留名。
《小王子》是寫給誰看的童話小說
《小王子》是一部法國當代有名的童話——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為大人們寫的童話故事”。但也受到小讀者的喜愛。這部童話小說通過一顆小星球上的一個小王子旅行宇宙的經曆,表達了對人類“童年”消逝的無限感歎。小王子在旅途中到過六個星球,碰到過一個目空一切的國王,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一個消磨光陰的酒鬼,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個循規蹈矩的點燈人和一個學究式的地理學家,最後才到達地球,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遇到了“我”。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這些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
《少年維特之煩惱》開創了哪類小說的先河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約翰·歌德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使歌德由一個德意誌詩人而成為一個世界詩人,小說風行各國,掀起一股“少年維特熱”。
《少年維特之煩惱》采用的書信體形式開創了德國小說史的先河。全書以主人公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曆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說。小說以濃鬱的詩意和噴湧的激情敘寫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和絕望,將他個人戀愛的不幸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對封建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和批評,熱情地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平等的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生動地反映了青年們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現出一種抨擊陋習、摒棄惡俗的叛逆精神,因而更具有進步的時代意義。這也是這部小說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深受各國人民喜愛而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