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葉集》歌頌了美國人的什麼精神
《草葉集》是十九世紀美國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義詩集,共收有詩歌三百餘首,詩集得名於集中這樣的一句詩:“哪裏有土,哪裏有水,哪裏就長著草。”
《草葉集》代表著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巔峰,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它歌頌民主自由,體現了美國人民對民主的渴望。它讚美人民創造性的勞動,給人以積極向上、生氣勃勃的精神。它是19世紀中期美國時代特征的真實寫照,以其廣闊的現實主義畫麵,濃重的浪漫主義筆觸,用一種健康的、時代迫切需要的民主思想開創了一代詩風。
《永別了,武器》的主題是什麼
《永別了,武器》是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國青年弗瑞德裏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誌願參加紅十字會,駕駛救護車,在意大利北部戰線搶救傷員。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亨利被炮彈擊中受傷,在米蘭醫院養傷期間得到了英國籍護士凱瑟琳的悉心護理,兩人陷入了熱戀。亨利傷愈後重返前線,隨意大利部隊撤退時目睹戰爭的種種殘酷景象,毅然脫離部隊,和凱瑟琳會合後逃往瑞士。結果凱瑟琳在難產中死去。海明威根據自己的參戰經曆,以戰爭與愛情為主線,吟唱了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堪稱現代文學的經典名篇。作品以反對戰爭的鮮明主題和成熟的藝術技巧產生了極大影響,最大程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青年一代的彷徨和惘然若失的情緒,很快風靡全世界。再版幾十次,譯成了幾十種語言發行。
《白鯨》的創作與作者的自身經曆有什麼關係
《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小說情節驚險、曲折、扣人心弦。《白鯨》是世界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它決定了作者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崇高地位。麥爾維爾一生從事過多種工作,先後當過商店夥計,做過銀行職員、代課教師,後來成為貨輪船員,21歲時又轉到捕鯨船上工作。他航遍太平洋,並在南洋群島被土著人所擄,幸好遇到一隻澳洲捕鯨船,才得以死裏逃生。但是,這艘船上的船長粗暴蠻橫,麥爾維爾非常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敗露,麥爾維爾因此遭到船長的囚禁,最終被美國軍艦救回祖國。傳奇式的捕鯨經曆,為麥爾維爾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圍繞這些素材,他寫了不少小說,《白鯨》隻是其中一篇。然而,這部傑作起初並未得到讀者的賞識,銷路很不景氣。為了生計,麥爾維爾隻好到紐約的稅捐處另謀出路。直到他死後,《白鯨》才被人們所喜愛,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聲望也與日俱增。也許,這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慰藉!
《飄》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傑作。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裏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係列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本書在描繪人物生活與愛情的同時,勾勒出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次的異同,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堪稱美國曆史轉折時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成為曆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麥田裏的守望者》引起了哪類人的共鳴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隻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