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外國著名文學大師(3)(2 / 3)

拉馬丁最出色的詩集是哪部

拉馬丁(1790—1869)是法國19世紀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詩人,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前驅和巨擘。他的詩歌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給人以輕靈、飄逸的感覺,著重抒發內心的感受,語言樸素,一掃三百多年來籠罩在法國文壇的理性至上、壓抑自我的沉悶空氣,對十九世紀初的法國文壇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催生了雨果、喬治·桑、維尼等一代浪漫派大師。他的一些名篇,如《湖》,在法國至今仍然婦孺能誦。拉馬丁的第一部詩集,也是最出色的詩作是《沉思集》。在詩中,詩人歌頌愛情、死亡、自然和上帝,認為人生是失落和痛苦的根源,把希望寄托在已經消逝的事物和天堂的幻想上,或者向大自然尋求慰藉。《沉思集》重新打開了法國抒情詩的源泉,為浪漫主義詩歌開辟了新天地,被認為是劃時代作品。

巴爾紮克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人間喜劇》的

巴爾紮克(1799—1850),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巴爾紮克在他二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91部不朽的傳世之作。那麼,巴爾紮克是怎樣利用這樣短暫的時間來創作這麼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爾紮克有個創作時間表:從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說在椅子上坐12個小時,專心修改稿件和寫作。然後,從中午到下午四點閱讀各種報刊,5點用餐,5點半才上床睡覺,到半夜又起床繼續工作.法國一位傳記作家介紹時說:“每三天巴爾紮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並且得用掉10個筆頭。”

大仲馬的成就主要在哪兩方麵

亞曆山大·仲馬(1802—1870),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真實的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為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堪稱曆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大仲馬被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小仲馬的創作與大仲馬有什麼區別

亞曆山大·小仲馬(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公務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受父親影響,他也熱愛文學創作,並且和他父親一樣勤奮,成為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曆史,專寫曆史劇和曆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小仲馬幼年飽嚐家庭不幸帶來的種種辛酸和痛苦,親眼看到大仲馬一生受累於種種桃色事件,並因此落得晚景貧困淒涼。所以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對資產階級社會風氣、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做了比較細致的描繪和揭露,抨擊了娼妓社會對家庭婚姻的威脅,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成為社會問題劇的創始人之一。1848年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使小仲馬一舉成名。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於1852年首次演出,獲得更大的成功。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特色,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雨果文學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什麼

維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幾乎經曆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他的創作曆程超過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麵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製“惡”。

梅裏美的小說有什麼特色

普羅斯佩·梅裏美(1803—1870),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梅裏美生於法國巴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境富裕。1834年梅裏美被任命為曆史文物總督察官,他漫遊了西班牙、英國、意大利、希臘及土耳其等國。在對當地文物進行考察之餘,他廣泛接觸各階層民眾,了解軼聞趣事,民間風俗,寫了大量的遊記,同時積累了小說創作的素材。1829年梅裏美寫出了《馬鐵奧·法爾科內》,故事精彩,人物形象鮮明,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再接再厲,在同一年又完成了兩篇傑作《塔芒戈》與《費德裏哥》。梅裏美的女兒嫁給了拿破侖三世,成為了國丈。梅裏美終身衣食無憂,學識淵博,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鮮有的學者型作家。他文字底蘊深厚,雖然不具備司湯達、巴爾紮克等人的銳利批判鋒芒,但他在小說中將瑰麗的異域風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性格不循常規的人物結合起來,形成鮮明的畫麵,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難得一見的手筆,所以僅以十幾個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國文學史上頗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門》經法國音樂家比才改編成同名歌劇而取得世界性聲譽,“卡門”這一形象亦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