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被埋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這裏要特別提到的是,如果身處高樓,地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麵:
(1)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對於高樓建築的抗震標準,我們國家都有相關的規定.也就是說高樓在建造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當地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和可能發生地震震級的大小進行了防震設計。隻要是符合設計標準的建築,隻要地震的破壞程度沒有超出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高樓在地震時是不會馬上發生倒塌的。因此,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要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裏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2)避震位置至關重要。高樓避震中,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空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裏,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
(3)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麵;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係,除用手機聯係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