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網絡病的防治(1 / 1)

(一)網絡病的種類

一些上網“成癮”的青少年,一旦打開網址看到網上精彩的內容,或者玩上有趣的電子遊戲時,往往流連忘返,甚至“廢寢忘食”。這樣長時間地上網,不僅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而且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引發一係列身體上的疾病。此外,“網絡病”更是一種潛在的心理疾病,若不加以控製,時間長了一定會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

病症之一:沉迷網戀甚至沉迷網絡婚姻

據報道,某中學近1/6的學生在網上有“虛擬婚姻”,擁有了一個“老公”或“老婆”,而且這些學生對待“虛擬婚姻”的態度十分認真,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讓人擔憂。

病症之二:沉溺上網,性格變得孤僻怪異

長時間上網,會造成懶於與人溝通,性格變得孤僻。據新華網最新調查顯示:青少年沉迷上網的情況十分嚴重,六成受訪者平均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有一成人更達9小時,有6成受訪者表示寧願上網也不想與家人在一起。

病症之三:“網絡性心理障礙”導致身心崩潰

據報道,一位連續24小時“泡”在網上的中學生因出現思維障礙而被迫送往醫院治療。該學生已有2年網齡,經常上網“衝浪”,出事時仍坐在電腦前。心理谘詢專家說,這種“網絡性心理障礙”患者的人數在我國正呈逐步上升趨勢,該病治療十分困難,尚無根治的良方。

病症之四:網絡黃賭毒引誘違法犯罪

目前,網吧普及率高,在涉足黃色、賭博或傳授犯罪技巧的網站後,有些孩子就開始依葫蘆畫瓢地實施,結果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給自己和他人的家庭、社會都造成極大的傷害。

上述幾種病症提醒人們,網絡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共同處理好這個影響下一代健康的“疾病”。

(二)網絡病的防治

1.身體上要適當防護,比如購買防電磁輻射的衣物等,平時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2.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學校和班集體的活動,或者多讀有益的書籍等。青少年如想上網,可有意識地轉移目標,如找本書看看,參加一些自己熱愛的活動。如不能立即戒掉網癮的話,可逐步地減少上網的次數與時間。上網時,應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黃色網站。如自己難以控製自己,還可讓家長參與進來監督自己。

3.縮短上網時間。可以每天根據學習情況和正當要求確定上網時間,每一周限定一個時間段,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孩子沉迷其中。

4.除了青少年自己嚴格要求外,對家長和老師也有一些要求,如家長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獨生子女由於沒有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缺少同齡的玩伴,因此難免孤單寂寞,而在網絡世界裏,他們能夠尋找到足夠多的人陪他們聊天、遊戲。因此,一旦發現孩子上網時間過長,家長和老師就應該積極地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

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滿足孩子對精神之愛的需求,減少孩子上網的欲望。

老師可以積極采取措施轉移孩子注意力,將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確的軌道。從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心理特性出發,幫助其樹立起遠大的目標,培養其高尚的情操,加強其自控力。如學校可以經常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長期主辦各種興趣小組,針對學生的特長與興趣,舉辦各種特色培訓班,積極鼓勵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有益的夏令營等,有意識地將青少年的視線從網絡上轉移。

5.青春期的孩子還處於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學校的課程設置也應注意對孩子青春期特有問題的教育。如可通過適當方式,對其進行一些性知識的教育講解。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生理現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為覺得比較尷尬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麵,學校應及時開設正式的性知識教育課,以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神秘感和性苦悶,使青少年對性有個正確的認識,以消除其對黃色網站的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