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錫地區天氣形勢看,當時並不具備冰雹形成的條件,何況冰雹不愛“單刀赴會”,它們擅長於以“集團軍”“戰”。從無錫和我國各地的氣象形勢也排除了當時龍卷風“興妖作怪”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還先後前往無錫市附近機場和上海空軍部門詳細地逐一調查當時有關飛機飛行情況和氣象條件,結果表明在飛來冰落下前後,沒有飛機機身積冰後除冰或從飛機上拋下冰塊的可能性。
根據這次飛來冰的性質和其他各項調查,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工作者在這次考察中提出這塊大冰可能是從彗星上飛來的,彗核是以水冰為主的冰物質,並夾雜一些塵埃物質,當彗核在太陽係空間運行時,受迎麵的流星體撞擊,就從彗核表麵濺射出一些碎冰塊,有的偶爾與地球相遇,穿過地球大氣落到地麵,就成為隕冰。但是確證這塊飛來冰是否為隕冰,還有待於以後更深人的分析研究。
然而對隕冰的懷疑也接踵而來。1983年無錫飛來冰降落後的短短幾年時間內,又相繼在江蘇省南部落下三次墜冰。1983年12月6日中午12點30分墜落在江蘇省武進縣前黃鄉西頤村的一次,1984年1月13日墜落在江蘇省昆山縣城南鄉虹橋村的一次,1984年11月17日上午10點5分墜落在無錫縣梅村鄉新北村一塊直徑50厘米左右的冰塊。隕冰是罕見的天象,怎麼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於地球表麵如此小的蘇南區域接連發生呢?會不會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有的人又聯想到也許有另一個肇事者——飛機?
所以,是不是真的有隕冰,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發伴星之謎
恒星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還是像天鵝那樣成雙成對地遨遊太空呢有些恒星是兩兩組合的,現在已知的雙星已超過6000對了。其實還有三合星和四合星等聚星。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太陽是一顆單星,這已是定論,沒有什麼可懷疑的。然而,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勞普和塞普科斯基發現:在過去的2.5億年間,每隔2600萬年就發生一汝生物滅絕。勞普還具體指出,每次滅絕都是彗星轟擊的結果。那麼是誰“派出”這些彗星來轟擊地球(也可能還有別的行星)呢?
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等人與天體物理學家維特密裏和傑克遜同時且相互獨立地提出了一種新的假說——太陽並不是“單身漢”,而是有一個伴星。太陽的伴侶並不像太陽是滋生地球萬物的母親,而是一個很歹毒的殺手。正是它,每隔2600萬年便派彗星轟擊地球一次,為此穆勒等人為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複仇星。
計算複仇星的各種天文數據引起了天文學家們極大的興趣,他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據推算複仇星軌道的半徑為1.4光年,周期為2600萬年。可能是一顆很暗的紅矮星,甚至還對它的演化史作了推測。
為了找到複仇星,穆勒等人已在北半球拍下了幾千張暗星照片,並且為了比較,間隔一段時間就重拍一次。不過觀測上的困難是很多的。
對於複仇星的假設,一些科學家提出了疑問。科學家因而轉向尋找太陽係的第十大行星,借此來解決周期性彗星轟擊的問題。也有的科學家認為,即使複仇星真有存在的可能,其彗星的轟擊也不一定有2600萬年的周期。
由於對複仇星的觀測材料甚少,它是否真的存在,還需要長期的觀測。
在尋找外星人的不懈努力中,有的人獨辟蹊徑,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說。他們認為擁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外星世界,並不是在遙遠的天邊,而就在我們太陽係之內,而且和地球擁有同一個軌道,是地球的真正姊妹行星,我們暫且稱它為“B地球”。隻是由於這顆行星恰好位於地球的正對麵,而且繞太陽旋轉的運行速度和地球完全相同,因此地球和B地球之間就像捉迷藏一般,永遠被太陽這扇“大門”擋住了視線,誰也見不到誰。
他們又認為,由於B地球與地球具有同一的軌道,距太陽的距離相同,因此將具有相同的外部環境,擁有相似的物質組成,所以也具備類同的生命發生和發展的條件,並和地球一樣孕育和繁衍出了高等的智慧生物。由於生命和高技術的發展過程存在著很多偶然因素,即使在同一個星球上,也會出現先進和落後的差異,所以我們不應期望B地球人會具有和我們相同的知識水平,很可能他們比我們先進,使他們有可能掌握遠比我們先進的航天飛行技術。令人迷惑的不明飛行物,就是他們派出的用來偵察地球的飛行器。
地球果真有這樣一顆姊妹行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