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尊王攘夷(2 / 3)

這三軍由齊桓公直接領導,他就是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軍事指揮權。如此一來,基層的貴族們就很難再對國君構成威脅了。

在進行軍事和經濟改革的同時,管仲還進行了政治改革。正是政治改革的成功,對齊國後來的稱霸產生了關鍵的作用。

在舊製度中,齊國最大的弊端,是政令無法從國君貫徹到平民,國家行政效率低下。為了解除這一弊端,管仲對國家的行政體係進行了重新整合。

他將全國分為二十一個鄉,國內老百姓按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劃分,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區域內。工、商住六鄉,士、農住十五個鄉。士就是職業軍人,專門負責作戰,農民專門種地,商人專門做買賣。

另外,管仲還重新調配了國家的行政體係,設立了五署,每個署一個大夫,直接對國君負責。這樣一來,中央集權的製度就在齊國確立起來了。

齊桓公年輕氣盛,看到自己的國家在管仲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就有點兒坐不住了,想找機會嘚瑟一下。於是,他決定去找找鄰居魯國的麻煩。沒想到魯國在曹劌的率領下,大玩兒一鼓作氣的心理戰,大敗齊國。

過了幾個月,齊國帶著宋國去報仇,照樣被曹劌打敗。齊桓公雖然心裏恨不得將曹劌剝皮拆骨,但也隻能灰溜溜地回國,讓管仲接著幹富國強兵的大業。他也終於明白,還沒到自己出山的時候,得繼續苦練內功。

寡人這麵子往哪兒擱

又過了一段時間,齊桓公討了一房媳婦兒。這個媳婦兒不僅漂亮,還很有背景,她是周天子的女兒。

雖然當時已經沒有幾個人拿天子當回事兒了,但畢竟天子還是天下共主,齊桓公和周王室攀上親戚,最起碼可以抬高身價。並且按照規定,許國、蔡國、衛國這些姬姓中的小諸侯,也要各自送來女兒做陪嫁。這樣一來,桓公的後宮就充實了。

但是,要想把強齊變為霸齊,光娶周王的女兒還不行,還得開幾次聯合國大會,解決一些國際糾紛,這樣才能真正樹立威信,得到諸侯們的擁護。

當時,宋國發生了內亂,連國君帶貴族死了一大片。齊桓公認為這是個天賜良機,於是廣發英雄帖,召集各路諸侯開會,穩定宋國政局。

齊桓公正揚揚得意地出頭呢,沒想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因為像這樣的大型諸侯盟會,一般是由周天子親自主持的。齊桓公這麼幹,等於是僭越了。

雖然此時的周王室已經失去了領導天下的資本,但周天子畢竟仍是天下共主,齊桓公想拋開天子自己玩兒,當然不行。所以,響應齊桓公,來參加盟會的諸侯並不多。

齊桓公一眼望去,來開會的隻有本次盟會的主角宋桓公,以及陳、蔡、邾這仨小國,就非常生氣。雖然人沒來齊,氣氛略顯尷尬,但會還是得開。齊桓公強壓怒火,先行在高壇上執牛耳,與眾國君歃血為盟。

誰執牛耳,誰就是大會主席。雖然當上了大會主席,但齊桓公心裏卻不痛快,宋國國君就更鬱悶了。他為什麼覺得鬱悶呢?因為他認為自己被齊桓公耍了。

周朝分封諸侯,一共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這個名號在中國是世代相襲的,一直沿襲到清末。

宋桓公是先朝貴胄,是公爵,齊桓公是侯爵,齊桓公的級別沒有宋桓公的高。按道理,執牛耳的盟主應該是宋桓公,現在齊桓公大搖大擺地做了盟主,這不是給宋桓公好看嗎?所以宋桓公心裏很不舒服。

而且魯國、衛國、鄭國這些諸侯,都不買齊桓公的麵子。宋桓公傻乎乎地來了,覺得自己是自貶身份,越想越鬱悶,沒等大會開完,他就先撤了,連個招呼都沒打。

宋桓公這一跑,齊桓公的麵子是徹底丟了。他氣急敗壞地吼道:“這大會都是為你開的,你居然半道閃人了,寡人這麵子往哪兒擱!”

齊桓公看著僅剩的陳、蔡、邾三國國君,再也沒了之前的意氣風發。他原本想風風光光地開場聯合國大會,順利榮登霸主之位,沒想到最後隻剩下了這三個擺不上台麵的小國,這會算是白開了,隻能草草收場。

齊桓公曾九合諸侯,舉行了九次重要的盟會,這算是第一回。雖然會開得不怎麼樣,虎頭蛇尾虛有其表,但畢竟是周朝有史以來,第一次由諸侯主持的會盟活動。它代表著共主政治的結束,以及霸主政治的開始。

猛將變身刺客談條件

此次盟會讓齊桓公覺得顏麵盡失,那怎麼才能把麵子找回來呢?齊桓公本想攻打宋國,讓他們嚐嚐半道跑路的滋味,但管仲不同意。

管仲解釋道:“這一次宋國背盟,是因為其他國家沒給咱麵子。再說了,您召開這次大會,原本就是為了終結宋國的亂局。如果會一散,您就揮軍攻打宋國,不是自己抽自己臉嗎?咱們不如修理下壓根兒沒來的魯國,讓他們長長記性。”

於是,這一年的夏天,齊桓公率軍攻滅了魯國的附庸國遂國。表麵上的理由是遂國國君敬酒不吃吃罰酒,沒有響應號召參加盟會,但實際上是殺雞儆猴,給魯國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