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尊王攘夷(1 / 3)

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王者風範堪稱後世楷模。他諸多的治國方略,成為華夏政治文化的首善之舉。其實,這一切功績,主要來源於丞相管仲製定的一個戰略。到了東漢時期,這個戰略被曹操奉為經典,稱頌不已。那麼,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戰略?齊桓公又是如何憑借它稱霸諸侯的呢?

為謀富強,壓箱底的招都使上了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後,管仲開始在齊國大展拳腳。

其實,齊國的自身條件是非常優越的。它以前的國力之所以微弱,是因為自己國內比較混亂。襄公、無知、公子糾、公子小白……這麼多人搶班奪權,一亂就耽誤了好些年。

當時齊國的國家權力,表麵上歸國君,但按照宗法製的基礎,國家權力是散落在各地的,掌握在宗室貴族的手中,國君的權力有限得很。一旦有大事兒需要決斷,國君得先取得貴族們的支持,才能順利落實。

在實際中,國君對很多事兒非常有熱情,但下邊人不同意,還是辦不成。連人事任命,也不是國君一個人說了算,他得跟大臣們討價還價。就連齊桓公自己,也是因為得到了兩大家族的支持,才順利繼位。所以就算你做了國君,表麵看上去很拉風,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兒,內政是很鬆散的。

齊國雖然經濟繁榮,但實際的受益者還是宗族貴戚,老百姓手頭沒啥錢。在齊桓公之前,齊國的貴族們通過製鹽、采礦這些暴利行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政府卻一毛錢都收不上來。

國家財政捉襟見肘,有時甚至要通過削減官員、貴族的俸祿補貼國家開支,國庫的空虛使叛亂變得更為頻繁,這是經濟上的鬆散。

軍力上的分散就更嚴重了。齊國雖然人口眾多,但用於作戰的部隊和可征調的兵源卻嚴重不足。加上常年太平,沒什麼對手,部隊也缺乏訓練。齊軍隻要一打仗,其低下的戰鬥力就會暴露無遺,甚至有時候連魯國都搞不定,更甭提搞定北邊彪悍的少數民族了。

管仲是個人才,他非常清楚齊國的毛病出在哪兒。手握大權後,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管仲的變革是春秋中期的一次大事件。在最高統治者的支持下,他提出了富國強兵的口號,實施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管仲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是經濟國有化,將冶煉、食鹽等原本由私商貴族經營的產業收歸國有,讓國家壟斷其中的巨額利潤。

這一時期,齊國由政府出錢招募工匠,開采礦石,製造農業工具和武器。如此一來,國家既獲得了冶煉業的巨額利潤,也推廣了鐵器的使用,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除了冶鐵之外,另一個利潤巨大的產業就是煮鹽業。管仲設立專門的鹽官,招募百姓煮鹽,並且製造船隻,租賃給百姓,鼓勵百姓去深海捕魚。

通過這番改革,鹽、鐵兩大產業的控製權就牢牢地掌握在了國君的手裏,國君也就抓住了齊國的經濟命脈。

第二個著名的變革措施,就是在原來分封下去的土地上畫“井”字,使土地變成“井田”,讓老百姓在井田上耕種,然後給國家交稅。

但是,擁有封地的貴族們為了偷稅漏稅,開始開墾封地周圍的荒地——荒地可是我自己開的,不是你分封給我的,所以我不用給你交稅。

如此一來,大家都去開荒,都不交稅了,國君也收不上來錢了。為了扭轉局麵,管仲又提出一條措施,就是土地一律交稅。不管是封給你的地,還是你自己開的地,你一共有多少畝地,就得交多少畝地的稅。

這一措施的實施,等於是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同時也把大量的財富從富人手裏轉移到了國家手裏。

為了齊國的富強,管仲還想出了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招兒。

比如,管仲是中國曆史上紅燈區的開創者,也就是說,他是中國妓院的創始人。

管仲在齊國國都招募了三百個摩登女郎。晚上嫖客在她們身上花的錢,需要上繳一部分給國家。可見在當時,妓院這樣的風俗產業是合法的,不但合法,而且還是國企,因為賺的錢大部分都交給國家了。

由此可見,為了齊國的富強,管仲什麼招兒都敢想。在他實施的改革措施中,有很多都觸及了齊國傳統貴族的利益。按理說,肯定會有人反對,但管仲的改革卻異常順利。雖然有人罵,但卻沒有人敢公開跳出來跟他叫板,這是為什麼呢?

苦練內功才能到處嘚瑟

為了對付反對者們,管仲在全麵進行經濟國有化之前,先實施了軍事上的改革。因為如果不掌握軍隊,要想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絕對控製權,簡直是不可能的。貴族們手裏既有錢又有兵,鬧起來就不好收場了。

管仲采取的辦法是實行兵農合一的政策。國內五家一軌,十軌一裏,四裏一連,十連一鄉,五鄉一軍,分別設立官員進行統治。

每五個鄉可以招募士兵一萬人,這就是一軍。五鄉一軍,齊國共有三軍,這就是三萬多人。按照當時的人口條件,三萬已經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了。周天子也隻擁有三萬五千人的直屬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