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牌演員 (1)(3 / 3)

局勢穩定之後,張良娣貪圖享樂、熱衷享受的本性開始暴露,整天飲酒、賭博,花天酒地。

唐肅宗還算明智,對大臣李泌十分看重,李泌輔佐唐肅宗的時候,肅宗沒犯什麼大錯,政治開明。但李泌深知“鳥盡弓藏”的道理,考慮到自己功績太高、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主動退隱。他的退隱,為肅宗朝廷埋下了隱患。

就是這個李泌,處處掣肘張良娣,防止後宮作亂。

張良娣貪圖寶物,他批評:戰亂之時,國用匱乏,豈可奢侈?張良娣飲酒賭博,他批評:現在豈是享樂的時候?殺回了長安、平定了戰亂,再享受也不遲嘛!

唐肅宗最寵張良娣,良娣滿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冊封為皇後——皇上都登基了麼,當然該把自己最疼愛的女人立為皇後了!

李泌卻不同意。他說,您現在雖然是皇上,可還有太上皇呢!太上皇遠在四川,您當初擅自登基,已經不合適了,再自己冊封皇後,更加不妥。冊封皇後、立太子這些事情,必須聽太上皇的意見。

同時,他還建議唐肅宗:一定要吸取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教訓。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老二李世民戰功太高,蓋過了老大李建成。現在又是戰亂期間,您作為皇帝,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讓長子多立戰功,別讓次子功勞蓋過長子,否則,玄武門之變的慘劇可能重演。

唐肅宗一聽,很有道理,就有意培養老大廣平王,讓他多立戰功,對其他的兒子,比如勇猛豪爽的建寧王,則進行了適當抑製,防止長幼爭功。

想不到,這種做法卻導致他顧此失彼,被人利用了。

利用唐肅宗這一心態發難的,一個是女人,一個是小人。兩人本不搭邊,卻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這個女人,自然是咱們的主角張良娣;這個小人,也是個特殊人物——太監。和張良娣狼狽為奸的這個太監,名叫李輔國,原是皇宮裏負責養馬的官員。皇宮馬廄,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飛龍廄。

飛龍廄裏出來的這個太監,善於巴結、逢迎,做人的原則是有奶便是娘。看到張良娣受寵,心裏暗想,良娣就是將來的皇後,巴結好她,前途無量。

張良娣呢,也需要有人作外應。別看李輔國是太監,但當時太監權勢日盛,出現了把持朝綱的苗頭。而後宮女子,想要把持朝綱,自然有些障礙。

一個投桃,一個報李,兩人臭氣相投,狼狽為奸。

跟唐肅宗西逃的時候,張良娣生了個兒子,到後來局勢逐步穩定後,也不過兩三歲而已。才兩三歲,張良娣就想把他立為太子。

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太子,需要除掉兩個人:一個是廣平王李俶,後改名李豫,唐肅宗長子,即後來的唐代宗,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一個是建寧王李倓,在朝廷也很有威信,性格剛正,說話直截了當,幹脆果斷,不繞圈子。

女人和小人內外勾結,蠱惑肅宗,果然有效。

不過,效果與其說出在了唐肅宗身上,不如說出在了建寧王身上。

建寧王是個直腸子,說話不拐彎,性情剛烈。張良娣和李輔國勾結,蠱惑皇上,他很反感。有一次,他找到皇帝寵信的大臣李泌,說:“皇上身邊有一個人,必須除掉,要不然,養虎遺患。”

李泌驚問:“何人?”

建寧王道:“正是張良娣。”

李泌嚇了一跳,心想,這孩子也太直接了吧,這話也敢說?幸虧和我說,要跟別人說,那可完了。於是道:“這可不是臣子該說的話,張良娣再怎麼不好,也是皇上的妃子;作為一個政治家,一定要學會忍耐。您還是忍著吧。”

偏偏建寧王是急脾氣,忍不住。

安祿山被兒子殺死之後,唐肅宗本可乘勝追擊,收複長安、洛陽。不料,敵方首領一死,他反倒鬆弛起來,有點不思進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