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一來,楊洄很灰心。不過,當官、當大官的欲望,時刻鞭策著他,讓他一往無前,衝鋒陷陣。他在尋找機會、等待機會,隻要雞蛋有一點縫隙,就毫不猶豫地叮上去,決不嘴軟。
梅妃孤傲清高的性格,給了他機會。
即便是小舅子的老婆,楊洄也顧不得很多了。誰讓你媽早死、你連太子也沒混上呢。
鼓動好丈人唐玄宗,便唆使高力士前往壽王府,說皇上有事,要和小楊同誌探討一下業務。
壽王不免疑惑,總要問問:“什麼業務啊,高公公?”
高公公不耐煩地說:“藝術圈的事,您就別打聽了。什麼音律啊、歌舞啊、節拍啊,說了您也不懂,在家候著吧。”
就這樣,壽王的老婆,被老爹叫到了溫泉宮。
如此曖昧的娛樂場所,能有什麼浪漫的事?業務,很快就探討到床上去了。
坦誠相待地交流了業務,唐玄宗巴咂巴咂嘴:“小楊啊,業務挺熟練的,留在宮裏吧。”
734年,楊玉環和李瑁結婚,現在是745年。兩個人的婚姻,不僅僅是“七年之癢”,都“癢”了11年了。11年間,難免有些摩擦,更嚴重的問題是——楊玉環沒有生育能力。李瑁後來和別的妃子生有不少子女,據此判斷,責任應在女方。
沒孩子,就是把柄,是心病。何況,楊玉環當初嫁給李瑁,滿指望他能成為太子,一朝登基,自己也過把皇後癮,沒想到老公不爭氣,事業不順利,難免有怨言。
一個抱怨對方“不生崽”,一個抱怨對方“沒出息”,就算楊玉環花容月貌、國色天香,這11年“癢”下來,也夠兩口子受的。
楊玉環也想換換環境,早有“跳槽”之意。李瑁雖不甘貌美的老婆和自己離婚,卻沒想到老爹搞偷襲,上演“扒灰記”。
皇上主動召幸,還打算讓自己留在皇宮,楊玉環滿心歡喜,但沒有馬上答應。畢竟,兩人都有顧慮。
唐玄宗的顧慮是:這女人畢竟是兒子的老婆,得有個交代。
楊玉環的顧慮是:不能走趙麗妃的老路,進皇宮,得有個說法。
唐玄宗大大咧咧:“隻要你同意入宮,待遇大大地!正一品,沒問題!”
為不給狗仔文人落下口實,玄宗囑咐小楊:“回頭你寫個奏折,申請出家,成為道士,法號呢,就叫太真吧。這樣,擺脫壽王府,也就名正言順了。皇宮裏找個別墅,給你居住,名字改一下,就叫太真宮,對外就說修行之地。”(這一計劃,和武則天先入寺為尼,又重返皇宮嫁給唐高宗,如出一轍。)
安排周密,楊玉環無話可說。
為了安慰兒子,唐玄宗命人找了幾個美女,送給壽王,算作交換。
壽王有什麼辦法?丟了的已經丟了,送來的不要白不要。
楊妃進宮,梅妃遇冷。皇宮,綠肥紅瘦。
一開始,唐玄宗還有點顧忌:如此作為,會不會引發群臣不滿?沒成想,李林甫當權,朝廷無人敢言。
玄宗心裏踏實了:李林甫好。
楊玉環的目標,是皇後。但是,當年王皇後和武惠妃明爭暗鬥、兩敗俱傷,讓玄宗心有餘悸,他不希望慘劇再次發生,但又駁不開麵子。
絞盡腦汁,他說服了楊玉環:給你個貴妃的名號,名義上僅次於皇後,各方麵的待遇,和皇後一模一樣。這樣,你既有了地位,還省得大臣們嚼舌頭,何樂而不為?
楊玉環一想,不無道理。不管怎麼說,貴妃稱號,僅次於皇後,宮內無皇後,自己不就是大王?
在氣勢、地位、受寵等方麵,她徹底蓋過了梅妃。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皇帝老兒的新鮮感,也是猴子臉,胖的玩膩了,又想起瘦的來了。
冷落了許久,看見殘落的梅花,玄宗想起梅妃。趁貴妃沒注意,玄宗命高力士,去把梅妃接來,到上陽宮敘敘舊。
自從貴妃受寵,兩人已近一年沒見麵了,“小別勝新婚”,何況“大別”。憐愛、歎息之餘,便幹柴烈火,如膠似漆了。
次日,兩人尚在被窩裏膩歪,忽聽門外喧嘩,毫無禮節。玄宗大怒:“何人無禮?”
小太監屁顛屁顛進來,低聲道:“皇上,大、大、大事不好,貴妃娘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