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令最親信的那可兒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四家世襲擔任四怯薛之長,稱作四傑。怯薛長是大汗的親信內臣,元代稱其子孫有“大根腳”,即出身顯貴,放外任,可做一品大官。諸怯薛之職分在成吉思汗時見諸史籍的有:火兒赤(佩弓矢環衛者)、雲都赤(帶刀環衛者)、寶兒赤(廚子)、闊端赤(掌從馬者)、火你赤(牧羊者)等。
怯薛的骨幹是貴族子弟,享受種種優待。成吉思汗規定護衛之士的地位在外地千戶那顏之上,如果怯薛歹與千戶那顏發生爭執,罪在千戶那顏。怯薛歹作為大汗的近侍,經常受大汗派遣處理各種政務,擔負著中央行政長官的職能,在蒙古國的政務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元代,怯薛成為出仕的主要途徑。
怯薛作為蒙古國的常備軍,對內鎮壓人民反抗,製約和威攝諸王、那顏,對外是蒙古貴族侵略擴張的有力工具,在維護汗權、處理國家政務、鞏固國家統一方麵都起著重要作用。
忽必烈即位後,怯薛製的行政職能,已由依仿漢製所建立的中書省官僚機構所取代。軍事護衛也由逐步擴大的諸侍衛親軍來擔承。怯薛在軍事上的作用,已隻是輪番宿直禁廷,而極少直接使用於征戰。
因此,元以後的怯薛組織,已經從一個近侍軍事組織,演變成給侍內廷的上層人物的特權集團。
首先從怯薛人員的出身來說,元朝後的怯薛人員太多是來自蒙古貴族的子弟和官員的子弟。在元代,臣屬將自己的年輕子弟奉獻給皇帝或諸王作為怯薛是一種榮譽的義務,同時也是登仕的捷徑。怯薛的地位是頗高的,因此,元朝的怯薛人員,絕大部分是貴族閥閱與高官世家的子弟。如1273年,西北諸王亦奉詔各遣貴族子弟來備宿衛。
如唐古人阿波古,曾事察合台兀魯思的統治者阿魯忽,其子亦力撒合被遣來大都,充任速古兒赤(掌內府尚供衣服者)。世襲擔任的。
另外,從怯薛人員的權力來說,怯薛作為皇帝的近侍,不單能通過生活的接近而於皇帝以有力的影響,而且是作為皇帝個人的代言人,直接幹預國家大政。而怯薛之家世代相傳,更是衍生成一個龐大的特權集團。忽必烈後期,近侍亂政的現象已經出現,他們不通過中書,口傳聖旨以任命官職、賜予財物、釋放罪囚等。忽必烈以後,近侍亂政的現象更日形嚴重。怯薛人員時常越過中書省選任官吏,從1297年至1308年的十三四年內,不經中書而由近侍直接頒發的璽書達六千三百餘道。此外,怯薛還利用權勢,影占人戶,霸占田土,欺害人民,成為元朝靡費財政、濁亂朝政的毒瘤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閹宦為禍,元朝宮廷中宦官的這份職務,則多由怯薛承擔。但怯薛人員在身份上遠高於宦者,活動也不局限在宮中,有的人還正式掛有外廷顯赫的職務。因此,他們在當時朝廷上的活動量與影響力,比起曆朝的宦官來要大得多,成為當時特權集團。
分封製
蒙古人有這麼一個習俗,兒子們可以從他們父母的遺產中分到一定的份額,蒙古語稱為“忽必”。忽必包括分民、分地,即屬民和牧場。
成吉思汗繼承了這一傳統。
在成吉思汗建國不久,成吉思汗分封諸弟,接著分封諸子。在成吉思汗和“黃金家族”看來,整個蒙古國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其共同的家產,因此,按照蒙古人分家產的習慣每人分得一份家產,隻有嫡親子弟才能獲得。成吉思汗異母弟別裏古台因追隨成吉思汗立有大功,因而也得到了忽必。據《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母親訶額倫與幼弟鐵木哥斡赤斤分得10000戶;合撒兒4000戶,後被奪去大部分,餘1400戶;按赤台(合赤溫子)2000戶;別裏古台1500戶;術赤9000戶;察合台8000戶;窩闊台5000戶;拖雷5000戶(《史集》記載的數字不同)。
成吉思汗諸子的封地,原在西夏、乃蠻和貝加爾湖迤西森林部落境內,西征以後逐漸向西擴張,其封地大體如下:術赤封地,自也兒的石河以西,至今鹹海、裏海之北地區(形成欽察汗國)。察合台封地,在術赤之南,包括原畏兀兒和西遼故地,即河中和今新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