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國運記事(7)(2 / 3)

6月12日。灤州煤礦有限公司成立。官督商辦,資本300萬兩。11月,改名北洋灤州煤礦公司。

6月13日。俄國與日本簽訂《俄日滿洲鐵路條約》。使得俄國人修建的中東鐵路與日本人修建的南滿鐵路連接起來,方便了兩國對中國東三省的瓜分和掠奪。

6月14日。山東濟寧州官吏收糧苛索銅元折價,農民萬餘人起而反抗。

綏芬站交涉分局報告“胡匪”、“俄匪”搶劫殺人情形 。五月初一日(農曆)夜12時,突有“胡匪”、“俄匪”四五十名,持槍闖進洋街,圍攻俄巴厘司,搶去華犯孫德、吳克喬二人,砍傷俄巴厘司總管依萬諾夫,旋即殞命,並打死打傷守獄俄兵三人。

6月15日。清政府派使團參加在海牙召開的第二次保和會。第二次保和會共有45個國家參加,亞洲有中國、日本、土耳其、波斯等;歐洲有德國、法國、俄國、英國等;美洲有美國、巴西、古巴等國。會議由美國發起,俄國主持。各國代表紛紛發言,力求國際和平,不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在改良和撤銷舊約、改良陸戰舊約、增訂海戰新約、增修日來弗條約等四方麵達成一致意見,但在封鎖港口、戰時禁運、保護戰爭國海上私產等方麵未達成共識。

6月16日。滇黔苗民起義。雲南、貴州交界處苗民數萬人起事,廣西慶遠、柳州漢、僮等族農民予以支援。

6月17日。端方電瑞嚴防革命黨購運軍械。告以孫中山在外洋私購軍械,擬欲偷運回國,意圖五六月起事,要求嚴密搜查到滬各輪,發現形跡可疑者,立即捕獲,從嚴懲辦。並密電公共租界會審公堂讞員至寧,會商查拿革命黨。

6月19日。清廷實授吏部尚書鹿傳霖為軍機大臣,以陸潤庠為吏部尚書;慶親王奕請開去軍機大臣要差,著毋庸議。

6月中旬。河南陝州“大刀會”數百人搶劫運往新疆伊犁之軍裝、槍彈等軍用物資200餘車。

6月21日。民政部奏準修訂民律。清廷批準民政部奏,擬由修律大臣斟酌中土人情,參照各國法政,厘定民律,頒布施行。由於“中國律例,民刑不分,而民法之稱,見於尚書,曆代律文,戶婚諸務,實近民法,然皆缺焉不完”,故需要重新修改民律。

廣東《農工商報》創刊。廣東農工商總局創辦了《商工旬報》,一個月以後,從第四期開始改稱《農工商報》。由江猷等主編,以“勸導實業,開通民智”為宗旨,內容設論說、新聞、新法、學理、政治等欄目,提倡發展農工商業,主張組織農會、工會、商會,傳播農業商業新知新法。當時,廣東農工商總局曾曉諭所屬商民人等一體購閱。共發行54期,於1908年12月改名為《廣東勸業報》。

6月22日。清廷命商約大臣盛宣懷在滬與各國續議商約。

奉天遼陽農民抗捐暴動。該州苛征捐稅,農民運動會眾2000人起而反抗,入城拆毀衙署,商店罷市。

吳敬恒等在巴黎創辦《新世紀》。吳敬恒、張人傑、李煜瀛主辦的《新世紀》在巴黎創刊。留法學生李煜瀛(石曾)、張人傑(靜江)與留英學生吳敬恒(稚暉),為合作鼓吹革命,共同籌備《新世紀》周報。本日,《新世紀》創刊號在巴黎正式發行,以新世紀七年為其紀年,即1907年之意,意指20世紀為新世紀,七年即新世紀之第七年,並采用陽曆月日,表示不再承認清王朝。每星期六發行一次,由吳敬恒負責編排,發行所在巴黎侶仆街4號,附有華文印刷所。出版品有《世界大事》、《世界六十名人》、《鳴不平》、《夜不央》、《新世紀叢書》諸種,均屬開發民智提倡人道之作。《新世紀》發刊宗旨是“本報議論,皆憑公理與良心發揮。冀為一種刻刻進化,日日更新之革命報”。吳敬恒與李煜瀛兩人在《新世紀》上所作的文章很多,尤以吳敬恒為最。他們用50多種筆名發表言論。蔡元培(子民)、褚民誼等也為該報撰文。《新世紀》發行到1910年5月21日,因虧損過多停刊,共計121號。該報提倡無政府主義,宣傳排滿思想,反對帝國主義,介紹世界各國革命風潮,主張革命與提供政治主張。該報還主張擴充軍備,用以誅除人類之敵;反對軍國主義,主張以工人罷工對抗資本家;提倡大同主義,發動互助,崇尚人道博愛與自由平等;提倡科學真理;提倡男女平等,主張改革家庭製度,反對迷信祖宗。

6月23日。學部奏準考驗遊學畢業生。上兩年考試遊學畢業生,閱卷無專才,考試又不嚴謹,將學業考試與入官考驗混為一事,對考試及第的均給予進士、舉人出身並加任用。當時,日本專門以上學校,常為中國學生特設班次,其程度很淺,有些參加考試的是濫竽充數。於是,學部奏請考試對象應是在外國大學或高等專門畢業者為限。本日,清廷從之。

6月25日。農工商部谘文各省,嚴禁奸商招華工往智利國。

6月26日。學部派張謇、王先謙等為江蘇、湖南等省學務公所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