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日俄兩國駐軍撤出東三省 。日本依照1905年訂立的普裏茅斯條約,采取撤兵行動。至4月11日,除鐵嶺、奉天兩處仍駐日本鐵道守備隊外,日軍均撤離東三省,並將遼寧省的治理權交還清政府,交接事宜由徐世昌辦理。另一方麵,俄國依照18個月分期撤軍的協定,上個月終於完全撤離東三省駐軍,但留下8000名鐵路工作人員。俄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留下的工作人員與其國防部毫無關係,工作範圍僅限於鐵路維修,人數也未超出條約的規定人數。
外務部與日使林權助在北京訂立新奉、吉長鐵路借款合同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雙方議和時,俄以長春至大連鐵路及其他支線與附帶權利轉讓給日本,規定該鐵路由中國自行籌築,工款允向日本借款半數。本日,根據前約,清外務部大臣那桐、唐紹儀與日使林權助於本日在北京簽訂新(民屯)奉(天)、吉(林)長(春)鐵路借款合同七款。議定吉長鐵路自籌商股及向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所借貸款,均以該路產及進款擔保,所築吉長鐵路必須與南滿鐵路連接。日本遂以借款方式,霸占修築吉長鐵路權利。6月1日,接收新奉鐵路。次年11月12日,郵傳部鐵路總局局長梁士詒與日使館書記官阿部守太郎訂立新奉吉長鐵路借款續約,總額日金247萬元。1909年8月18日,郵傳部與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訂立新奉鐵路借款細目合同。
4月16日。外務部照會日使林權助,南滿鐵路應由中日兩國集股合辦。1906年6月7日,日本政府單方麵宣布成立“南滿洲鐵道股份公司”,清外務部多次抗議無效。本日,外務部再次照會日本駐京公使林權助,請依中俄原約遵行,彼此妥商集股辦法,但日方置之不理。
4月17日。清考察政治館獲準專辦《政治官報》。禦史趙炳麟先於1906年11月奏請設立印刷官報局,辦理官報,作為預備立憲基礎。考察政治館認為欲開民智、正民心,自非辦理官報不可,為使國民皆能明悉國政,應彙集通國政治事宜,由館派員專辦一報,以歸納總流,啟發群治。本日,清政府依議批準。《政治官報》遂於本年9月刊行。
4月18日。黑龍江全省學務處呈請籌辦體育專科 。分為內外兩班,各招生50名,先行試辦內班(當時規定食宿者為內班)。
廣東瓊州南路續備軍第五營士兵嘩變。該營管帶克扣月餉,士兵嘩變,殺死哨官、管帶,附近居民響應。
外務部照會俄公使璞科第,請速飭俄商交還黑龍江新舊各金礦。1901年,黑龍江將軍與駐該省俄外交部代表訂立暫準采勘金苗草約,並發給俄商采苗護照九張,其中四張有效期為兩年,至本年早已過期,應予作廢;其餘五處,草約中特別聲明漠河等五處舊礦不在準采界內;同時,草約中還規定:此約畫押後,暫先勘探,俟清廷允許後再行研究。此後,俄商未經中國政府核準,即擅自開挖,並侵入觀音山、漠河等處舊礦界內,清外務部以俄商擅逾權限,違背原約,遂照會俄使。
4月20日。清廷改革東三省官製。清廷以東三省吏治因循,亟應認真整頓,遂諭令盛京將軍改為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隨時分駐三省行台,三省各設巡撫一名。任命袁世凱的幕僚長徐世昌為第一任東三省總督,徐得以欽差大臣身份兼管東三省軍務。同時特任唐紹儀為奉天巡撫,朱家寶署理吉林巡撫,段之貴署理黑龍江巡撫,以示對袁氏北洋係安撫之意。
清軍在奉天襲剿“馬賊”。據4月20日《申報》載,清廷近日於奉天襲剿“馬賊”,先後拿獲劉擔子、胡四、閻五、馬老疙瘩、黃九、周恩波等首領。
郵傳部議定各省借款開礦築路,不得以路礦抵押。
4月23日。漢口楊家河船上黃陂、孝感兩幫雇工數千人要求增加工資。將黃陂公所搗毀。
寧滬鐵路工人數百人砸毀鎮江洋務局。
4月25日。《民報》發行臨時增刊《天討》。中國同盟會之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臨時發行增刊《天討》,由章太炎主編,內容設圖畫、插畫、書檄、附錄四欄,其中所刊之書檄13篇分別以軍政府名義發布的《討滿洲檄》,四川、河南、安徽、山東、雲南五省革命黨人發布的討滿洲檄文,四川、江蘇、直隸三省革命黨人的《革命書》,另有《諭保皇會檄》、《諭立憲黨》、《普告漢人》、《廣東人對於光複前途之責任》四篇文檄。著重揭露清廷的腐敗暴虐,號召人民“肅行天討”,宣布革命政策,並附刊有為彈炸清廷出洋務大臣而殉難的革命誌士吳樾的遺像和遺書。
黑龍江將軍程德全照複駐哈日本總領事日人不得在中國非法居住經營。駁斥來照謂“日本臣民在中國不問城之內外,均得自由居住營業”及“日本臣民在中國販賣銃炮不當加以沒收、退去等之處罰”的無理要求。
籌措修築粵漢鐵路事宜。本日,清廷派伍廷芳、張振勳權理粵漢鐵路公司事宜。7月11日,粵漢鐵路公司董事局開會,通過議案九項,眾股東投簡公舉總、協理。羅光廷當選為總理,黃景堂當選為協理。9月14日,湖廣總督張之洞、護理四川總督趙爾豐、護理兩廣總督胡湘林、湖南巡撫岑春煊會奏粵湘川鄂四省於武昌城外機關報河地方合資興建工廠,製造粵漢、川漢兩鐵路所需鋼鐵各項材料,請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