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維也納和會(2 / 2)

由於對拿破侖的共同仇恨,更重要的是對拿破侖的共同懼怕,他們停止了爭吵。各國再次組成反法同盟,集結一百萬兵力,向拿破侖開戰。與此同時,分贓也因形勢所迫有了眉目。1815年6月9日,與會代表匆匆忙忙簽署了《維也納會議最後總決議》。

根據《最後總決議》,歐洲各國封建王朝恢複統治,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封建王朝以及德意誌和意大利各邦的舊王奪回王位。從而出現了全歐洲規模的複辟浪潮。通過《最後總決議》,各國各得其所。沙皇俄國獲得了華沙大公國的大部分土地,並繼續占有芬蘭和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還與奧、普兩國共同“保護”克拉科夫及其毗鄰地區。英國除繼續占有馬耳他,從法國手裏獲得多巴哥、聖路西亞和毛裏求斯外,還從荷蘭手裏奪得了南非開普殖民地和錫蘭島,從而控製了通往東方的戰略要地,加強了其海上霸權地位。普魯士搶得了波茲南和格旦斯克地區。奧地利在奪得了加裏西亞的同時,又成為意大利半島的實際統治者。

《最後總決議》還規定建立德意誌邦聯,邦聯由三十四個邦國、四個自由市組成,其中兩個最大的邦是奧地利和普魯士。邦聯設立一個由各邦代表組成的“邦聯議會”,由奧地擔任會議主席。西班牙波旁王朝則取得了對兩西西裏王國的統治權。在《最後總決議》中,還對戰敗國法國作出了懲罰性規定:法國必須恢複到1792年時的疆界;法國的五十三個海陸軍要塞,由反法聯軍占領三至五年;法國必須交出全部海軍;法國必須賠償七億法郎。

同時,比利時被並入荷蘭,成立尼德蘭王國,兼治盧森堡王國;撒丁王國收回薩伏依和尼斯、熱那亞。瑞士被宣布為永久中立國。

維也納會議所建立起來的反動秩序,史稱“維也納體係”。為鞏固這一體係,1815年9月,俄、普、奧結成“神聖同盟”。不久,除英國以外的歐洲各國加入。此後,俄、英、普、奧四國又結成四國同盟,以維護君主政體和基督教義,保持歐洲均勢。

從1815年維也納體係建立開始,歐洲進入一個黑暗時期。複辟勢力不顧各國人民日漸增強的民主意識和一些弱小國家強烈的民族意識,倒行逆施,窮凶極惡。然而,歐洲各國人民不畏強暴,奮起抗爭。從19世紀20年代起,歐洲許多國家燃起的革命烈火,使維也納體係危機四伏,複辟勢力顧此失彼,焦頭爛額。到19世紀30年代,維也納體係終於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