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向著黑暗(1 / 1)

顯宗成皇帝鹹康四年(公元338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虎乃以桃豹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帥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帥步騎七萬為前鋒,以伐遼。

鮮卑慕容皝聯絡石虎夾擊段遼。段遼是鮮卑段部第一位首領段日陸眷之孫,前任首領段牙的遠房堂兄弟。

鮮卑人之所以動議打鮮卑人,是因為段遼收留了慕容皝叛逃的哥哥慕容翰。因為段遼也侵擾趙界,石虎馬上同意,另外,慕容皝把兄弟質於趙,誠意大大的。段遼經不起兩麵夾攻,選擇向慕容皝投降。慕容翰先是向北逃跑,投靠了宇文氏,有意思的是,這位老兄後來又和慕容皝和好,返回了慕容部。

慕容皝受降,石虎不樂意了,正好有了借口,向鮮卑慕容的老巢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進發。

後趙實行的是五丁取三、四丁取二的政策,地大人多,人多將狠,石虎逞勇好鬥那是大大地有名,羯兵北上,地動山搖,慕容皝心下發怵,想出逃棘城。將軍慕輿根諫曰:“趙強我弱,大王一舉足則趙之氣勢遂成,使趙人收略國民,兵強穀足,不可複敵。”

望風而逃則風愈猛,打仗講究氣勢,慕容皝還不錯,接受建議決定守城,雖然上下牙嚇得嗒嗒響。趙兵“蟻附緣城”,《孫子兵法》曰:“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石虎攻了十幾天,讓孫子給說中了,隻好引兵而退,慕容皝的兒子慕容恪率兩千騎兵追擊,斬獲三萬餘首級,大勝。

諸軍逃潰,隻有一軍獨全,這一支部隊的領導是遊擊將軍石閔。石閔本姓冉,乃是漢人做了俘虜,石勒看這小子有點出息,就讓石虎收為義子。一族皆姓石,父子兄弟都是這麼認下的。

我們知道,這位石閔(冉閔)也是睡在石虎身邊的赫魯曉夫,後來他對胡人實行種族滅絕,把石虎家也洗白了,“天涯煮酒”有不少冉閔的粉絲。

石閔當時肯定沒有意識到能成為後世民族主義粉絲的偶像,還在忠心耿耿地幫助石虎揭發赫魯曉夫式的人物,石閔對石虎說:“蒲洪雄俊,得將士死力,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強兵五萬,屯據近畿;宜密除之,以安社稷。”虎曰:“吾方倚其父子以取吳、蜀,奈何殺之!”待之愈厚。

蒲洪後來改姓苻,他兒子苻健開創前秦,孫子苻堅(但不是苻健的兒子,而是侄兒)讓前秦空前強大,但是眼見他起高樓,又眼見他樓塌了。

石勒倚賴石虎父子,石虎倚賴蒲洪父子,汲取曆史教訓談何容易,都是記吃不記打。我們是事後諸葛亮,他們當時的注意力集中在做大做強,以為一切盡在掌握。

慕容皝為消除肘腋之疥,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外族的石虎打本族的段遼,由此看來:

一、族群之分沒有那麼嚴格,一切都還是赤裸裸的利益角逐;

二、戰爭的動因和晉室一樣,高層內部矛盾以及戰爭,然後拉外族幫忙,都是“安內必先通外”,都是“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大爺脾氣。慕容皝有不講信用之嫌,差點讓石虎滅國;石虎前敗於劉曜,再敗於慕容,“不敗將軍”的名頭受損不要緊,恐怕是對外擴張、統一中國的雄心也大大受損。

和當今國際爭霸的情形一樣,像鮮卑段氏這樣的弱小勢力最後成了犧牲品,大家夥對練的時候,都願意拿他們當沙包,熱點火力點都在小國身上。

自公元298年李特率流民入蜀,神州分裂,此時已經整整四十年了。十六國時期,大體的格局是南北對峙,間或有三國、四國,乃至五國並存,恍如重回戰國時代。戰國時代在後人看來,更具有一種向上的狀態,各國都在體製和文化上創新,伴隨戰爭的,還有各種活躍的學術思想,同樣活躍的還有平民中產生的精英分子。而在十六國時代,南遷士族極度保守,苟且頹廢,而北方的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上層貴族也迅速地腐敗。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一書中評價西晉王朝時說:“封建統治階級的所有凶惡、險毒、猜忌、攘奪、虛偽、奢侈、酗酒、荒淫、貪汙、吝嗇、頹廢、放蕩等等齷齪行為,司馬氏集團表現得特別集中而充分。”其實放眼望去,胡人的幾個王朝都差不多,還得加上凶殘嗜血。

曆史不總是向前進的,文明有時很脆弱,野蠻往往很有擴張力,曆史長河一個旋渦就是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前途是黑暗的,道路倒不曲折,是一條從黑暗奔向更黑暗的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