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石勒有政乎?(1 / 1)

顯宗成皇帝鹹和四年(公元329年)

夏,四月,乙未,始安忠武公溫嶠卒,葬於豫章。朝廷欲為之造大墓於元、明二帝陵之北,太尉侃上表曰:“嶠忠誠著於聖世,勳義感於人神。使亡而有知,豈樂今日勞費之事!願陛下慈恩,停其移葬。”詔從之。

是年二月,西軍進石頭,蘇峻之亂平定。

是年四月,溫嶠病故。溫嶠死是因為牙痛,牙痛是因為上火,上火是因為聯軍的協調工作太累人了。在中國要當領導,最大的能力就是協調。我原來的老板就說:“不會協調就不會工作。”所以當幹部要做主動齒輪,當兵仔要做螺絲釘,你要拿出吃奶的勁轉動,把N多個齒輪全帶動起來,不管他們是不是鏽死了。

溫嶠協調陶侃以及各路諸侯平亂,所以累,所以上火,所以牙痛,所以就卒了。朝廷準備把溫嶠遺體從豫章(今江西南昌)移到建康,和元帝、明帝葬在一起,這種體貼人團結人給人麵子的事多半是王導主張的。陶侃上表說:“算了吧,溫嶠活著就勞神,死了就讓他多休息會兒吧,不要折騰了。”時陶侃任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加都督交、廣、寧州諸軍事。

是年八月,後趙石虎攻入長安,抓到了劉曜的太子劉熙,前趙政權這就算完了。氐王蒲洪、羌酋姚戈仲俱降於石虎,石勒領導的後趙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中原地區,軍事勝利的過程中也崛起了新的軍事強人石虎。

鹹和五年(330年)二月,後趙群臣請石勒即皇帝位,石勒熟悉中國的曆史,這哥們兒沒事就請人給他讀《史記》、《漢書》,也知道在削平反側之前,皇帝弄不好就是燒烤架上的雞翅,所以就弄了個“大趙天王”的名稱,過渡一下,算是皇帝的初級階段吧。過了半年多,好像沒遇到什麼壓力,主要是南邊既沒有抗議,也沒有製裁,石勒於是即皇帝位。

石勒以世子石弘為太子,讓另一個兒子石宏任大單於、都督中外諸軍事。封石虎為太尉、尚書令,晉爵為王,石虎才是真正的“都督中外諸軍事”。

如果說剛開始石勒是為了生存而戰,隨著地盤越來越大,石勒就不能不考慮發展問題了。石勒雖然不識字,但卻是一個有政治意識的人,從一股勢力的小頭目成為政治領袖,差別就在這裏,那就是必須懂講政治。對於石勒來說,漢人的皇帝體製是個好東西,既然知道什麼是好東西,那就一點也不用客氣,直奔好東西而來。石勒引進了漢人的皇帝製,同時把有本族特色的大單於繼續保持著,照顧一下本族族情。

石勒講政治,有很多小故事。蘇峻敗北後,祖約跑到了襄國,投靠石勒。張賓死了以後,石勒身邊還有不少漢人謀士,有個叫程遐的,說:“天下粗定,當顯明逆順,故漢高祖赦季布,斬丁公。”(這段故事我以前講過)劉邦是石勒學習的榜樣,程遐以漢高祖劉邦為案例,讓石勒學榜樣,見行動:“咱是不是把不忠於晉室的祖約……”石勒點頭:“殺!”

忠是硬道理,這個漢人總結的道理,在胡人那裏迅速成為“普世價值”。石勒在規劃帝國的同時,有著深刻的隱憂,他和南方的漢人皇帝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高管不買老板的賬,倘在如今,開個G2峰會交流一下經驗教訓,找找對策,甚至聯起手來麵對共同的挑戰,這都有可能。但是隱憂既為隱憂,就不足為外人道,否則就和庾亮一樣了。

石勒準備在都城襄國(今邢台)營建新宮,廷尉續鹹苦諫——你說你是廷尉,多好的差事,皇上建皇宮又不會耽誤你發財,幹嗎呀這是?石勒身為皇上,當然想殺誰殺誰,就像我們想刪除電腦上哪個文件就刪除一樣,所以想拿續鹹動刀,讓同誌們都閉上鳥嘴。中書令徐光勸諫得相當有水平:“老續的話不能聽,但是應該寬容,‘以言獲罪’會留下不良的人權記錄。”

石勒歎口氣:“他媽的隨便一個爛仔,賺了點錢,都要買大房子包二奶,何況我現在執掌全國的政權。這個宮殿是肯定要建的,先通知他們停工,讓他們知道我是尊重言論自由的。”

石勒說的原話是“以成吾直臣之氣”。對於自己來說,直臣、曲臣什麼樣的臣老子都能應付,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兒子石二代,所以要培養直臣之氣,要留幾個敢講真話的人,以便有什麼風吹草動,有人敢出來講話,不要讓兒子受蒙蔽,讓野心家受到一點點阻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