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何以偏安(2 / 2)

君主親自帶兵,才能在軍隊中形成長久的影響力,才能在將士心中形成崇高的威望,才能在將領中形成死忠自己的嫡係,也才能摸清楚前線後方整個體係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也才能不為部下所蒙蔽……有雄猜的主子在,當然是“元勳以融”,哪個軍頭敢隨便尥蹶子?

可以這麼說,司馬睿要擺脫王敦、王導的控製,坐臥建康是做不到的。王鑒認為可以委王導以蕭何之任,皇上親自率眾北伐,這樣才能徹底解開這個糾結。

不光是晉室,諸胡政權也是如此,皇二代皇三代基本上都隻能馳騁床笫(zǐ)而不能馳騁疆場了,摟著美女嬌娘遙控驕兵悍將,結果如何自不待言。兩晉以降,隻要擁有一支差不離的軍隊,就能稱王稱帝,反過來,如果兩三代不能皆是雄主,也就被新興的軍閥勢力滅掉了。這個時期,朝代更迭之速,國祚延綿之短,原因皆在於此。

慕容廆對司馬睿的任命,有選擇地接受了。在他內心,早已失去了對晉天子的敬重。

“慕容廆,字奕洛瑰,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其後與匈奴並盛,控弦之士二十餘萬,風俗官號與匈奴略同。秦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以為號。”

讀中國史書,很難對北方各民族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我們用個懶辦法,就記住鮮卑是五胡之一,而且是勢力最大、對中國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族。

鮮卑又分慕容氏、拓跋氏、段氏、宇文氏、禿發氏、乞伏氏等部落,從遼東到西北廣泛分布。

從八王之亂到劉淵、石勒叛釁,晉室就一直向鮮卑借兵,尤其是都督北方軍事的封疆大吏,如王浚、劉琨,都和鮮卑人打得火熱,但是他們處在鮮卑人內部的矛盾之間,又處在漢(匈奴、羯政權)、鮮卑的矛盾之間,而王、劉二人也有矛盾,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遊戲。最後試圖利用他人矛盾的王浚、劉琨先後被淘汰出局,王浚被劉琨變相出賣被石勒殺了,劉琨父子亦被盟友段匹殺害。

在司馬睿、王導的棋局裏,劉琨是炮灰團,祖逖也未嚐不是,當然他們希望諸胡也能相互砍殺,都做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