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代曆史名人事跡追蹤(12)(3 / 3)

雖然利比在私生活方麵很不規矩,但也許正是對女人可愛處的溫柔敏感,他最好的作品全都是聖母像。在這些畫像中,聖父一家人變成了一個意大利家庭,他們被家庭偶然事件包圍著,而聖母瑪利亞柔軟的人體美和不盡的溫柔更預報了異教文藝複興的來臨。在作品的藝術處理上,他更加強調線條的作用,利用畫中人物軀體輪廓線條的變化以及飄逸的衣褶來表達人體的形體和動態。他後期的繪畫作品《聖母子與天使》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畫風。在這幅畫中,聖母隻不過是一位美麗年輕的母親,並非超凡脫俗的聖靈。嬰兒基督被兩個天使托起,其中一個小天使多少帶有調皮孩子做鬼臉時的神情。尤為重要的是,聖母的形象據說是參考盧克雷齊亞的樣子繪製而成,真實地展示了15世紀意大利上層社會崇尚優雅的風氣。她的頭飾似乎被小耶穌弄亂了,金發往後梳,一串珠子在額前形成一個三角形,頭飾中央有一顆大珍珠。畫中的風景部分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寫真,是阿爾諾河穀的典型景色。在這幅畫中,利比沒有追求馬薩喬式的明暗對比以及對英雄人物性格的描繪,更多的是對宗教題材進行人性化和人情味的解釋,極力渲染畫中人物那種來源於世俗生活中的美,從而使自己的繪畫產生了新的意境。

公元1466年,斯波萊托城邀請利比在教堂東麵半圓室內再度描繪聖母的故事。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利比的聖母像凝聚了人世間最漂亮、最時髦的婦女形象,是對他在俗世中所能找到的富於青春年華魅力和美麗的一種歌頌,也是對多年來追隨他的婦女們的一個最好回報。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他謹慎地工作,但是火熱的激情已經被過分的冷靜所取代,力量也隨著熱情的消失而消失,他竟然無法畫出像在普拉托修道院時繪製的那些壁畫了。公元1469年,他在工作中死去了,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對於他的死,人們也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在這期間,他舊病複發,誘惑了一位女子,因此惹怒了這位女子的親戚,最後竟然被這個女子的親戚給毒死了。有的人認為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利比死後被葬在斯波萊托的大教堂內,而且幾年以後,他的兒子還應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的聘請為他的父親建立了富麗的大理石墓。不管怎樣,利比的風流總算在繪畫領域結出了澤被後世的成果,成為了意大利文藝複興繪畫領域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波提切利是“肉欲主義者”嗎

眾所周知,15世紀的意大利是歐洲文藝複興的中心。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否定神權及其來世主義、禁欲主義,提倡人權,讚揚人的價值,肯定人自己以及現世的生活理想,把個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麵發展作為生活的最高理想,給意大利整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藝術繁榮。在社會生活中,意大利人早已失去了當年對宗教的虔誠。他們嘲笑純正的宗教,挖苦基督徒,目無神明達到極點。即便當時看來是最嚴肅、最莊重的宮廷和教廷,在狂歡節時也肆無忌憚地舉行裸體賽跑,舉行生殖與性愛之神帕利阿卑的慶祝會。對於當時的每一位藝術家而言,在為理想而作畫之前,部必須是一位肉欲主義者。他必須知道並熱愛身體,認為肉體是美感的最終來源和標準。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先驅波提切利(公元1444年—1510年)就是這種藝術生活的實踐者和成功者。

波提切利出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幼年時隨金銀匠學藝,後成為僧侶畫家利波利比的門徒。著名藝術家馬薩喬對他也有較深的影響。當時的人們描繪波提切利是一個陰鬱的人,長著深邃的眼睛、突出的鼻子、敏感多肉的嘴唇和濃密的頭發,經常穿戴著紫帽、紅鬥篷和綠色的皮帶。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人,竟然創作出許多細致精巧的畫作。據載,波提切利大約在公元1470年開始開設作坊,並受到當時的美第奇家族洛倫佐等權貴的讚助。他在很多家庭中畫了很多裸體的婦女,並因此被指控生活嚴重不軌。人文主義者和動物精神確實曾使他迷上享樂主義哲學,但是他從中感受更多是人的生命力的旺盛與珍貴。因此,他在作品中主要追求生命力和詩意的表現,把古代人們想象的奧林匹斯眾神按照文藝複興思想展現給人們。他的蛋彩畫《維納斯的誕生》就是這種藝術追求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