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美、英公布聯合多國專家對於建立國際貨幣基金之聯合宣言。
23日,盟軍於新幾內亞登陸。
28日,行政院設置善後救濟調查委員會,蔣廷黻任主任委員。
本月中旬,日軍發動豫中會戰(河南會戰)。該戰役持續了一個多月。日本大本營以第十二軍為主力軍,同時以第十一軍、十三軍各一部與第五航空軍配合作戰。於3月10日正式下達作戰命令。17日發動攻擊。先於中牟橫渡黃河,然後進犯鄭州。20日,日寇長野第三十七師團侵占鄭州,擊敗湯恩伯集團軍。5月8日,控製平漢線。25日侵占洛陽。第一戰區(蔣鼎文)作戰失敗。蔣介石即以第六戰區十個軍對敵作戰;以第五、第八戰區配合作戰。仍采用逐次消耗敵人戰法,固守陝西。並及時開放平漢路南段,以飛機轟炸日本本土,促其南攻湘鄂,阻止日寇西攻陝西,以固大西北與大西南之根本重地,然後再於長沙消耗敵人十分之三左右。戰鬥極為激烈。日寇欲於河南會戰中全殲湯恩伯集團軍之第十三軍,使湯集團軍潰散,但未達到目的。此役日寇傷亡四萬四千餘人。中國軍隊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師長呂公良、副師長黃永淮殉國。
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第二、四大隊、中美空軍混合團、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共出動飛機一百六十五架參加戰鬥。由中國航空委員會直接指揮。此次空戰,除以保護西安為目的外,同時襲擊山西之運城、臨汾,河南之新鄉、安陽、開封、信陽之敵機場,共擊落日寇飛機八十七架;炸毀地麵敵機七十九架;擊毀敵車輛七十輛。敵出動飛機二百七十架。
5月:
2日,中共代表林伯渠到達西安,與國民政府代表王世傑、張治中會談。
5月4日,至11日,共談五次。此次談判中,中共代表提出四項要求:(一)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服從軍事委員會命令,中共軍隊編製最低為四個軍十二個師,部隊編定後,仍駐原防,戰後聽從中央命令移防,軍需同其他中央軍。(二)陝甘寧邊區改為陝北行政區,直隸行政院,不屬陝西政府管轄;國民政府可以在行政區辦黨報,於延安設電台;國民政府承認中共在全國之合法地位,並允許中共在重慶設電台。(三)中共地位合法,停止捕人,停扣書報,開放言論,推進民治,立即釋放中共被捕一切人員。(四)中共表示繼續忠於四項諾言,服從國民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領導。
9日,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啟程赴美。三民主義學會在重慶成立。
11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派軍於河南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至本年9月,建立河南行署及軍區,10月,中共中央又決定派王震部南下,向豫鄂湘粵敵後挺進,先後開始局部反攻作戰。
12日,國民黨中央設計局設台灣、東北兩委員會,由陳儀、沈鴻烈分任主任。
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河南會戰中殉國。
李家鈺(1892~1944),祖籍湖北麻城縣,後遷居四川省蒲江縣。四川速成軍官堂畢業。抗戰開始後任衛立煌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兼第四十七軍軍長,轉戰陝晉之間,繼駐軍中條山區,阻日寇南下攻占茅津渡。旋東移太行與日軍激戰陵川、晉城間,再渡黃河,任陝縣靈寶河防。1944年春,日寇華北方麵軍發動河南會戰,蔣鼎文、湯恩伯指揮失當,第一戰區各部先後被日軍擊破,李家鈺率部退走豫西被紅槍會衝散,5月21日,於陝縣遭遇敵騎,在秦家坡中彈殉國,是抗戰中第二位殉國集團軍總司令。
27日,日軍發動了長衡會戰(亦為湘桂會戰之第一階段戰役)。此次會戰,日軍接受常德會戰中美空中轟炸教訓,改為夜間作戰;並因其在河南會戰中未達摧毀中央軍之目的,此次會戰目的改為摧毀中國西南中美空軍基地,打通粵漢路中段和湘、桂、越南通路。但日寇第十一軍則欲先占長沙,後占桂林,仍重視消滅中央軍,至於打通粵漢路,則根據情況,有可能放棄,與日本參謀本部意見有所不同。其進攻方向,是穿過九戰區西側,衝向第四戰區中心,於衡陽地區決戰。此地處於中國軍隊九、七、四、六戰區之間。日本大本營此次也采用“誘敵深入”之法。蔣介石則采用機動攻擊戰法,對敵作戰,首先以一部利用既設陣地,節節抵抗,予敵以打擊,遲滯敵人前進;主力分別集結。待敵人被誘至有利地區,分割圍殲之。
此次會戰,又叫第四次長沙會戰,由於軍長張德能不聽軍令,擅自改變長沙部署,以重兵守城,而以輕兵守備製高點,導致本月19日長沙失陷。長沙失陷後,日軍第二線兵團迅猛跟進;中國軍隊撤至衡陽地區,對日寇進行決戰。經過四十八天反複衝殺,肉搏爭奪,衡陽於8月18日失陷。軍長方先覺因彈盡援絕而投降。此次會戰日寇損失六萬六千餘人,中國軍隊傷亡九萬餘人。
6月:
6日,糧食部公布,糧食征購辦法自民國三十三年起改為征借。
同日,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率部於法國諾曼底登陸成功,正式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5日,美國超級“空中堡壘”由成都基地飛襲日本九洲。
16日,國民政府派孔祥熙為出席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全權代表。
18日,日寇攻占長沙。
20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偕範宣德、拉鐵摩爾等經西伯利亞、新疆飛抵重慶。
22日,華萊士和蔣介石討論國共關係問題。華說:“據中共稱他們並無奪取政權之意,隻是要求政府能接納其建議,開放政權,改革政治,使國家趨向進步而已,此種要求在民主國家,為人民應有之權利,而未可厚非,中國政府何不考慮其建議,而與其協商合作,同謀國家之進步?”蔣謂:“彼之開放政權複案,企圖以其本身及親共分子為領導中心,控製政府,操縱政令,進而奪取政權……赤化中國,施行蘇維埃式政治。因此,中國政府在考慮其建議後,拒絕接納”。但蔣未說服華萊士等人,華萊士仍建議蔣應與中共互相合作,接納其建議,要蔣改變對中共之主觀看法,對中共“作更大讓步,俾早日獲致協議”。並指出國共如不合作抗日,則日寇可乘機先將中國擊破,使其無暇“戡平內亂”。蔣則強調,如政府聽任中共“打擊抗日力量,倡亂後方”。則“不待日寇征服,而先為共黨傾覆矣”。華最後則正告將氏,不要延誤抗日大局,妨害美國在遠東之行動。蔣則馬上表示對中共“決不苛刻要求,俾迅速達成協議”,協同盟軍擊敗日寇,請其轉達羅斯福及朝野人士。
24日,中美發表共同宣言:(一)中美互助對日作戰。(二)中美蘇友善諒解。此後,羅斯福派赫爾利作為特使,居間調解國共關係。
29日,日寇於衡陽會戰中使用芥子毒氣攻城。
7月:
1日,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在美國開幕。
7日,太平洋塞班島日寇全軍覆沒。美國空軍則每天自塞班島空軍基地起飛,轟炸日本本土。湖南會戰中,中國軍隊對日軍進行頑強抵抗,肉搏衝殺,毫不妥協,並於寧鄉重創日寇。
8日,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建立國際開發銀行。
12日,孔祥熙在美國謁見羅斯福。
15日,國民政府公布《保障人民身體自由辦法》(定於8月1日實施)。
同日,國際貨幣金融會議議決:國際貨幣基金為八十八億美元,中國認股五億五千萬美元。
18日,行政院任命劉茂恩、王東原分任河南省、湖北省政府主席。日本東條內閣總辭職,小磯國昭繼任日本內閣首相。
19日,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宣布中國為世界建設及開發銀行十二董事之一。
20日,美軍於關島登陸。
8月:
2日,國民政府派胡世澤為中美英三國戰後和平機構會議代表。
4日,緬北遠征軍攻克密支那。
8日,日寇攻陷衡陽。衡陽失陷後,美國在華空軍從成都空軍基地起飛,仍天天轟炸日本本土。
11日,新疆盛世才盡拘國民黨中央派赴新疆幹部三十餘人。
18日,國民政府加派顧維鈞、魏道明、商震為出席中、美、英三國國際和平機構會議代表,顧維鈞為首席代表。
19日,日本新首相舉行“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會議預料8月以後,日本本土將遭到更大的空襲。因而決定對蘇聯進行“中立工作”;對中國進行“和平工作”。
9月5日,對中國宣布:仍承認重慶國民政府,廢棄“南京政府”;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重新簽訂新約;不幹涉中國內政;滿洲國維持現狀,甚至有人主張將偽滿出讓給蘇聯。這一切,自然均是日本一廂情願,遭到中蘇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