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奉天模範監獄囚犯越獄。
13日,孫中山派章太炎赴昆明,與唐繼堯商榷護法方略。
14日,孫中山命馮自由為大元帥府參議。
15日,孫中山命汪精衛代理大元帥府秘書長。
17日,廣州國會選褚輔成為眾議院副議長。
同日,孫中山公布《大元帥府秘書處組織條例》,並致電陸榮廷,正告其督率義師,聲討國賊,期使國會更生,黎公複職。
18日,孫中山谘國會非常會議關於對德宣戰意見,非常國會讚同對德宣戰案,並譴責段祺瑞以軍人集團要挾國會之亂政。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組織條例》,該府設參謀處、秘書處、參軍處。
19日,北京政府撥銀賑廣西水災。
21日,山東利津黃河決口,淹沒四十餘村。
22日,廣州非常國會議決承認對德宣戰案。孫中山特任徐謙代理大元帥府秘書長,廖仲愷代理軍政府財政總長。
23日,孫中山派孫科、陳民鍾、黃展雲赴菲律賓募餉。
24日,北京附近永定河、運河決口,水災嚴重。
25日,孫中山特任馬君武為代交通總長,王正廷代理外交總長。
26日,廣州軍政府對德宣戰。孫中山特以廖仲愷代理財政總長,居正代理內政總長。吉林土匪攻陷富錦縣城。
同日,蔣介石上《北伐作戰計劃書》,主張先克武昌,再定南京。待擊破長江一帶北洋軍,再直搗北京。
27日,楊增新電告北京政府外交部,被遣回之俄國哈薩克人均被殺害。
29日,北京政府代總統馮國璋令各省選派參議員重組參議院。
30日,北京政府令撥銀賑濟京畿水災。四川劉存厚等電孫中山,擁護西南護法義師。雲南國民後援會電呈孫中山,擁護護法討逆。俄軍在海拉爾附近與蒙匪千餘人發生衝突,俄借口追擊蒙匪,強占中國海拉爾。中國當局與之交涉,促其迅速退走。俄軍不從。
10月:
1日,段祺瑞與《大陸報》記者談話時,聲稱要消滅粵、桂援湘軍隊,並對反對派諸領袖決不“寬宥”。日本於青島設立民政總署,魯省民眾群起反對。
2日,孫中山致函岑春煊,望其主持正論,貫徹護法初衷。章太炎電孫中山,報告唐繼堯決心北伐,及其對軍政府之讚同態度。梁啟超致電陸榮廷、譚浩明、陳炳煜,為北京政府另行籌備國會進行辯解,並唆使其反對廣州護法軍政府。
3日,孫中山宣布——待消滅北京偽政府,立即辭去大元帥職。並通令否認北京政府之一切偽令,通電反對北京政府重組參議院。孫中山下令緝拿亂國盜權之段祺瑞。梁啟超電複廣東省長李耀漢,為北京政府召集臨時參議院辯護。唐繼堯通電北伐。
津浦路渡江輪船沉沒。
4日,北京政府撥銀賑濟山西水災。次日,護法戰爭在湖南開始。北軍湘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朱澤黃奉命抵湘鄉對護法軍作戰。朱澤黃與護法湘軍周偉、宋鶴庚(周為寶慶守備第二區司令;宋為湖南第一師第三團團長)戰於青樹坪,朱軍獲勝,次日占領界嶺。
10日,朱軍又與護法湘軍謝國光部戰於衡陽羅田廟。朱軍又勝,謝軍退台源寺。朱軍攻台源寺不下,又轉攻寶慶。北軍第八師第十五旅旅長王汝勤6日與護法軍林修梅部在湘潭縣西倪鋪交戰。王軍連續取勝。
11日,北軍王汝勤部攻陷衡山縣城。同日,周偉、宋鶴庚與朱軍戰於界嶺,朱軍連戰皆敗,15日退至青樹坪,17日退守永豐。
湘南護法軍在程潛指揮下,於12日在衡山萱洲鋪作戰。次日,護法軍擊斃北軍團長傅良藻。桂、粵護法軍則從西翼增援湘南護法軍。14日,護法粵湘桂聯軍收複衡山縣城。20日,北軍王汝勤部被殲千餘人。24日,護法聯軍共擊斃北軍千餘人。
四川方麵,護法滇軍占領內江。
6日,非常國會宣布段祺瑞罪狀,並請一致聲討。趙恒惕宣布湖南參加護法。
7日,孫中山宣布北京政府為非法政府。
8日,孫中山電唐繼堯,望其速就元帥職,並電章太炎,促唐速就元帥職。
10日,唐繼堯通電反對北京政府召集臨時參議院。廣州軍政府軍事會議決定建立粵、桂、湘聯軍,以譚浩明為總司令,出師北伐,此間馮國璋已開始和護法政府聯係息爭之事,馮、段矛盾明顯化。
12日,北京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與日本南滿鐵道會社改訂吉長鐵路條約。
15日,北京政府財部向外國銀行訂借天津水災善後借款。
16日,章太炎電孫中山,報告唐繼堯已接受元帥印證。(唐雖接印,但不就職。)護法聯軍攻克湖南衡山;湖南護法軍進永豐。護法聯軍滇軍黃毓成部亦進攻四川北軍。
17日,南方護法軍與北洋軍戰於湖南湘鄉、永豐。
次日,北軍範國璋部與護法湘軍趙恒惕部在湖南醴陵淥口交戰,北軍失敗退回霞嶺。19日,護法湘軍周偉、宋鶴庚進攻永豐。北軍朱澤黃部,因北軍傅良佐增援,朱軍獲勝,周、宋軍失利,退至寶慶縣黑田鋪,北軍占領青樹坪。20日,譚浩明就任兩廣護法聯軍總司令職,誓師援湘,於24日自南寧出師。22日,湘軍劉建藩部與北軍範國璋部戰於衡山右側湘水岸邊。北軍敗北,退攸縣。劉部乘勝渡過湘水,進攻北軍之株州。陸裕光部護法軍協同進攻。31日,護法湘桂聯軍戰於朱亭。與此同時護法滇軍亦與川省北軍在作戰中。
北京當局,亦於22日派山東陸軍第五師第九旅援湘。26日派安徽安武軍一個旅援湘。山西第一混成旅商震部則奉命於25日率隊出發援湘,與護法軍作戰。
護法湘軍周偉、宋鶴庚23日與北軍朱澤黃部戰於青樹坪,周、宋軍先失利,後獲勝,朱軍退至界嶺。27日,廣西陸軍第一軍司令韋榮昌率援湘軍抵湘省零陵。30日,廣西陸軍第二軍林俊廷自桂林啟程援湘。
四川方麵,護法滇軍先失利,退軍瀘縣。川軍團長丁澤熙在榮縣宣布護法。
北京當局於31日,派南苑航校飛機二架參加湘南對護法軍作戰,於渣江上空協助北軍王汝勤部進攻湘省護法軍林修梅部。11月3日,又派飛機四架參戰,在界嶺上空協助朱澤黃北軍進攻護法軍周偉部。
滇省護法軍於10月31日反敗為勝。旋占領永川,進逼重慶。11月10日,程璧光、陳炳煜率海、陸軍自廣東潮、梅攻閩。11日,湘粵桂聯軍收複永豐。12日、13日,攻閩護法粵軍攻占海豐、陸豐。13日,護法軍周偉部收複湘鄉。湘西北軍守備司令張學濟、湘西鎮守使周則範在沅陵宣告獨立。
24日,孫中山特任劉存厚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四川督軍。北京政府為日本在青島設立民政署事,向駐京日本公使提出抗議。
25日,廣州非常國會致電馮國璋反對北京政府軍械借款。福州大火,火燒二千餘家。
28日,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致電段祺瑞,質問關於與日本商訂軍械借款及鳳凰山鐵礦條約之事。
30日,北京政府照會駐京英國公使,請其領銜主持召開在華外交使團會議,按中國政府要求,將在荷蘭和法國使館躲避之張勳、萬繩卡式一同安置於法屬雷諾寧小島,貸其一死,由法國負責監視。
同日,北京政府公布《捕獲審檢廳條例》,規定該廳分為地方捕獲審檢廳與高等捕獲審檢廳,高等審檢廳設於北京,高等審檢廳長以大理院長兼任。凡海上捕獲事件,以此審檢廳檢定之。同日,公布《海上捕獲條例》,是為對開戰期間敵國之商船等進行檢查、搜索、捕拿之法律文件。
同日,孫中山電促李純共靖國難。
31日,北京政府,於27日免陳炳焜粵督後,程璧光於本日召集各艦長會議,議決粵省慎選適當人選為該省督軍。
同日,孫中山通電滇、黔、川三省,主張軍事統一,組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部,由唐繼堯擔任總司令,並將此主張函告三省國會議員,請於非常會議公決。
本月,廣州國會非常會議致電日本政府,請其拒絕北京政府之購械借款。劉建藩通電揭露北軍暴行。電雲:自北軍“稱兵入寇以來,所過湘潭、衡山、湘鄉,向各商民飽財掠奪,得贓巨萬,積累連舟。肆殺強奸,無所不作。數百裏人民呼號,各地十室九空,雞犬耕牛,一無存在。試問湖南子民何辜,而乃縱殃之若此”。
11月:
1日,孫中山任命張群、蔣介石為大元帥府參軍。
2日,美國國務卿蘭辛與日本特使石井菊次郎,換文協議,美國承認日本在華具有特殊利益,意將中國置於日本控製之下。中國為之輿論嘩然。至本月6日,該換文照會北京政府。
3日,妄稱皇帝元帥之四川懋功匪首若巴、傅南山於成都被處死。
5日,孫中山命內政總長孫洪伊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駐滬代表。盧占魁自稱本部為西北靖國軍。
7日,俄國列寧之布爾什維克奪取俄國政權(此時俄曆為十月)。
9日,北京政府外交部聲明,不受蘭辛一石井協定約束,並指出美國訂立此協定,有辱中國獨立主權之尊嚴。
10日,北京政府臨時參議院開會,並舉行開會典禮,拒不承認《臨時約法》與民國二年國會。
孫中山派陳炯明、方聲濤入閩開辟地盤。
11日,上海童子軍舉行聯合運動會。
14日,孫中山致電蘇督李純,盼其始終主張恢複國會與約法。
同日馮國璋直係將領王汝賢(第八師)、範國璋於湖南戰地通電主和,反對段祺瑞武力統一。湘督傅良佐,於本日晚逃走,護法聯軍收複長沙。段口頭上開始表示辭意,而馮國璋恐其戀棧則密令長江三督調停南北之爭。贛督李純提出調停三條件:(一)解散臨時參議院。(二)總理不得兼任陸軍總長。(三)推唐紹儀為北方議和總代表。
15日,段祺瑞盛怒之下,向馮國璋代總統辭職。梁啟超報告北京政府財政狀況。北京政府陸軍部與日本泰平公司訂立軍械借款合同,數目一千六百萬元。
16日,段祺瑞通電痛詆主和派北軍將領王汝賢,並勸北方軍人鞏固北洋派兵力。
17日,馮國璋通電北方各省,堅主武力統一,聲言親自督戰。李烈鈞致電西南各省,痛斥北洋軍人。
18日,孫中山通電全國,聲明以恢複約法及國會為議和條件,並通令曰:
軍政府堅決擁護約法,恢複國會。王汝賢退出湘省。直(曹錕)鄂(王占元)蘇(李純)贛(陳光遠)四省督軍通電南北政府,請撤兵停戰。
19日,馮國璋免段祺瑞陸軍總長職,命王士珍為陸軍總長。
20日,孫中山與陸榮廷、唐繼堯聯名致電日本政府,促其勿批準北京政府之軍械借款。北京政府設立僑工事務局。熊希齡代表北京政府與美國廣益公司訂立運河借款合同。吳光新卸去四川查辦使職務。
21日,孫中山促唐繼堯就元帥職,並告以同意李烈鈞組織軍事聯合會、政務委員會之主張。陳炯明接收廣東警衛軍二十營援閩,進攻閩省北軍。孫中山任陳炯明為征閩粵軍總司令。
同日,北京政府特任郭宗熙為吉林省長。
22日,馮準段辭去國務總理職,以汪大燮暫代。但馮國璋也依托袁世凱之新約法、新國會,而不恢複舊約法與舊國會,因此,護法戰爭,無法結束。孫中山函鄧澤如借款。
23日,湘省各界公推譚浩明為湘督,程潛為省長。
24日,南方陸榮廷通電發起南北停戰議和。孫中山任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令其北進福建。
25日,北京政府馮國璋通電停戰。陝西焦子靜在白水宣布獨立,改稱陝西護法軍。發布討伐陝督陳樹藩檄文。
26日,孫中山致電襄陽駐軍黎天才等,促其與滇、黔、川、湘、桂各軍會師武漢。浙江寧波北軍駐軍宣告獨立,脫離北京政府,旋失敗。此間,蔣介石曾奉孫中山命,聯絡紹興、寧波同誌,意欲清除袁氏帝製餘黨。
27日,護法軍政府組成征閩海陸軍聯合總司令部,總司令官為程璧光。李烈鈞任總參謀,汪精衛任總參議。
28日,粵湘桂聯軍總司令通電停戰。
29日,孫中山電告李純停戰須以完全恢複約法與國會為條件。
30日,北京政府特任王士珍為國務總理。伍廷芳電馮國璋,陳述停戰意見,希望進行談判。
12月:
1日,石星川據荊州宣告組成靖國軍,反對北京政府,奉天四鄭鐵路竣工(四平至鄭家屯)。自本日起,中國將庚子賠款延期五年,無息付款。
3日,直魯等北方、東北各省督軍,在天津舉行會議,決定以武力進攻南方護法軍。
4日,孫中山訓令停止招撫匪盜事宜。
5日,譚延闓回湘主政。
7日,孫中山電促唐繼堯等會師東下。
9日,陸榮廷背叛護法軍政府,暗與馮國璋接洽,通電主和。
10日,護法湘軍譚浩明、程潛與湖北北軍互商停戰。馮國璋征詢各方和平意見。龍濟光就任北京政府之兩廣巡閱使職。孫中山再促唐繼堯出兵川東,進克武漢。
14日,北京政府修正國會組織法、參眾議員選舉法。谘送臨時參議院。
16日,襄陽黎天才響應護法宣布獨立。
18日,北京政府特任段祺瑞為督辦參戰事務,段芝貴為陸軍總長,劉存厚為四川督軍,接替周道剛。日本政府頒布《台灣新聞紙令》。
21日,北京政府向湘、鄂出兵。
22日,川、滇軍於川西南繼續作戰。
24日,北軍吳佩孚第三師入鄂。川、滇、黔護法軍組設三省靖國聯軍總司令部,推唐繼堯任總司令,唐宣布就職。
25日,北京政府代總統馮國璋布告弭戰息兵。北京政府公布《國定關稅條例》。
26日,孫中山特任古應芬代理大元帥府秘書長。
27日,孫中山電章太炎,促唐早日揮師東下。北京政府公布《縣知事勸業考成條例》。
28日,哈爾濱中國軍隊將俄兵一千八百餘人繳械,遣送出境。
31日,曹錕、張作霖、倪嗣衝、閻錫山等十督軍,通電反對恢複國會,主張以臨時參議院代行國會職權。
本月,護法聯軍對北軍繼續作戰,並節節勝利。先是上月23日,護法軍陸裕光部進抵湘陰。次日與北軍王汝勤部接戰。24日,護法軍邱謂南部進抵華容。28日與山西軍商震部交戰,敗商軍,護法軍邱部乘勝進駐小桑鋪。攻閩護法粵軍攻占惠來,次日攻占普寧。26日,寧波北軍宣告護法獨立,以蔣尊簋為總司令,脫離北軍。攻閩粵軍占梅縣,繼古揭陽。28日,譚浩明奉陸榮廷之命,突然宣布與北軍停戰。同時,護法湘軍周偉、宋鶴庚部進軍至湖北公安。浙江溫州、處州、紹興、台州、嚴州,亦自28日起,先後宣布獨立,與寧波采取同一行動,旋失敗,取消獨立。護法滇軍於四川作戰中,此時失利,失去敘府,退軍慶符。本月1日,前湖北第三師師長王安瀾率舊部宣布護法,進駐河南棗陽等地。4日,護法滇、黔、川聯軍攻占重慶。北軍吳光新,周道剛率部退走,聯軍指揮官王文華、石青陽、顧品珍相繼入駐重慶。攻閩粵軍占領潮陽,陝西護法軍王時敏部占領商縣、洛南。7日,駐粵護法滇軍第四師第八混成旅於廣州誓師攻閩。滇軍全權代表李烈鈞宣讀誓詞,討伐北軍閩督李厚基,號召護法討逆,踴躍向前。北軍增兵嶽陽。湖北革命黨人蔡濟民10日攻占廣濟,次日占領黃梅,旋失敗。11日,龍濟光自瓊州進攻廣東護法軍,14日於陽江登陸。12日,護法湘軍程潛部進攻北軍重鎮嶽陽。14日,攻閩護法軍占領汕頭、潮安,北軍莫擎宇退走。海軍“海容”、“江亨”、“楚謙”三艦宣布護法。四川陳鳳石在大竹以四川靖國軍招討司令名義宣布護法。15日,北京當局,以直督曹錕為攻湘軍第一路軍司令,以魯督張懷芝為第二路軍司令,增援鄂、贛,對護法軍作戰。護法滇軍攻占四川納溪,繼占永川。16日廣東護法軍電告龍濟光,如膽敢入境,以土匪論處。北軍退回閩境,護法粵軍停戰。18日,川軍第一師第二混成旅王裿宣布在合川護法。19日,護法滇黔聯軍攻占瀘縣,北軍退走榮昌。20日,湖北護法軍黎天才自襄陽攻豫,與北軍在南陽交戰,戰三日,黎軍占領新野。旋退回襄陽。廣東護法軍獲龍濟光六艘兵艦。陝西郭堅於鳳翔通電護法。北軍攻湘第一路軍吳佩孚(師長)率第五混成旅自保定啟程。22日,山東革命黨人範玉琳以山東護法第二梯團戰時第一路司令名義,討伐張懷芝。25日,吳佩孚抵達湖北孝感。黎天才護法軍攻占湖北天門。湘南護法軍劉建藩自長沙往攻嶽陽,越二日進抵平江。30日,北京當局所派南下攻湘張敬堯第七師抵達九江。
本年:(一)山東齊魯大學(私立)在濟南創辦。該校由山東廣文學校、濟南醫道學校、青州神道學校三校合並而成,設有文、理、醫三個學院。
(二)王秉銓創辦哈爾濱安裕麵粉公司,資本三十萬元。沈知方創辦世界書局於上海,1921年該局與廣文書局合並,資本為二萬五千元,發行所設於上海、北京、廣州,出版二百餘種書籍。薛仙舟創立工商銀行,資本五百萬元。總行設香港,分行設上海。美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美豐銀行,資本二百萬元。王郅隆在天津創辦裕元織廠,資本二百萬元。山西陽泉創立保晉鐵廠,資本七十五萬元。李敬軒、鄭效三等創辦北方航業公司於天津,資本三十萬元,分公司設於上海。該公司輪船駛於南洋、北洋航線。範旭東於天津創辦永利製堿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四十萬元,後增至一千一百萬元。楊濟川、王星齋、苗杏村於濟南創辦惠豐麵粉公司,資本三十萬元,日產麵粉二千五百袋。梁秋生在上海創辦中國興華製麵公司,資本六萬元,日產麵粉八百袋,1922年資本擴大為一百萬元,日產麵粉六千袋,1926年停業。日本商人在吉林開辦富寧造紙公司,資本一百萬元。日商在撫順開辦南昌洋行株式會社,開來煤礦,資本二百七十萬元。日商在青島開辦東和油坊,資本一百萬元。
(三)7月至9月,華北連降大雨,直隸各河,泛濫成災,受災地區為105個縣,災民30萬餘。與此同時,魯、晉、陝、奉天、吉林、熱河、豫、蘇、皖、鄂、湘、川、桂、黔等十餘省亦遭水災。
(四)本年至1918年間,段祺瑞主持之中國政府,向日本大肆借款;日本(寺內正毅內閣)正欲借此獨霸中國。此一係列借款,多由寺內之代表西原龜三經辦,故稱之為“西原借款”。